各位嘉宾:大家好!欢迎参观“城头山出土文物展”。城头山位于澧县县城西北约12公里的车溪乡南岳村,1979年我县文物工作者在文物调查中首次发现。湖南省著名考古学家何介钧(前省考古所所长)率队在这个地方进行了长达11年的考古挖掘,这座古城址曾先后两度荣获全在1995年3月25日视察澧县时,欣然命笔,题写了“城头山古文化遗址”八个大字。指模型图:这是城头山古城址模型,我们可以清晰看到这是一个直径约300米的圆形史前古城,他有着高耸的城墙和宽阔的护城河,这是已经挖掘的东门、南门、西南城墙,在城内我们还发掘了居住区、制陶区、墓葬区。这些丰富的遗迹、遗存为我们了解当时人类生活提供了无可比拟的实物资料,但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诸多的研究课题和千古之谜,今天,我们就通过这些城头山的出土文物来逐渐认识和了解城头山!走到展柜前:城头山究竟有哪些重大发现呢?第一,确定了它是中国目前最早的古城。(标题,城垣问世)“城”对于研究人类文明起源是一个不可替代的实证。大家一定想知道城墙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城”字土旁成声,这说明最初的城是由土垒而成。“城”按《说文》解释,又是“盛”的通假字,“盛”是纳民,所以“城”字的本义是以土围民而成国,由此引出城墙一义。被誉为中华民族脊梁的万里长城的“城”宇,同样是城墙的意思。只是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字又包含了今天城市的解释。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认为由部落社会到阶级社会,经过了古国、方国、王国三个阶段,而要寻找古国、方国最简捷的途径就是要找到夯土城墙。考古工作者在城头山不仅找到了完整的夯土城墙,还找到了大溪文化的壕沟。城头山古城址它先后经过了汤家岗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一直使用到距今约3800年左右的石家河文化时期才废弃。我们通过城头山西南城墙南壁的剖面,可以清楚地看到,城头山四期筑城的堆筑过程。(见版面)介绍陈列物:这些都是大溪文化时期和屈家岭文化时期城头山出土的典型代表器物。(大溪文化时期)石钺:最早它是一种生产工具,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权利的象征。单耳杯:造型优美,杯身轻巧,通体彩绘。(屈家岭文化时期)屈家岭镂空圈足陶豆:大溪文化陶鼎、屈家岭文哈陶簋:最早的饪食器,后演变为一种礼器,成为代表身份等级的象征。比如说中国古代皇帝死后就用九鼎八簋来作为他的随葬器物。二部分讲解词城头山第二发现之最就是发现和揭露了一座目前时代最早的完整祭坛。指标题:祭祀与墓葬。我们知道,宗教在古代人们的观念和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由部落社会向国家转变过程中,酋邦的首领,或宗教阶层的头他们的权利已经相当集中。要在考古发掘中证明已经出现了这种高踞于民众之上的酋帮首领或者是宗教阶层的头。主要是靠发现大型宫殿建筑和大型宗教祭祀活动场所。如宗庙、祭坛。有幸的是在城头山东门内清理出了一座距今约6000—5800年大溪文化早期的祭祀宗教活动的祭坛。面积超过200平方米,在祭坛的四周分布有40多个圆形、方形的祭祀坑。祭祀坑内出土器物大多遭到人为的破坏和焚烧,这种种因素,使我们能大致得出以下结论:在掩埋过程中毫无疑问地举行过带有浓厚祭祀意味的大型宗教活动,而器物所遭到的破坏和焚烧,正是在祭祀活动中应用了“碎物祭”和“潘燎祭”两种祭法的结果。这座祭坛它生动地反映了先民的原始宗教意识,一种包罗万象的,对天地、自然、人世的认识体系。在
城头山出土文物展览讲解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