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习得的过程与机制
摘要: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各种表达符号。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语言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语言的习得是人类语言的发展过程,分为早期语言习得与后期语言习得。前者包含前语言交流,早期语音,早期语法等。后者包含后期语法,学校中的语言,双语和第二语的习得等。语言的习得过程又受学习者先天机制,认知过程,以及外部语言环境所影响。
关键词:早期语言习得后期语言习得语言习得机制
正文:
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在语言习得的道路上迈开了第一步,感到非常高兴。一岁后不久的儿童,从只会牙牙语开始向称呼直接环境中的物体,辨识人们的名字,形成简单的句子发展。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在过去的40年间对这些发展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获得了关于儿童如何习得他们的第一语言的丰富资料,同时也有许多问题仍未解决。
儿童出生在一个社会世界。成人对儿童说话不同于对成人说话。这些语言样式引领儿童把语言作为一种社会工具使用。对婴儿来说,他们似乎对受益于这些榜样有很好的准备,因为他们在出生前至少已有直觉言语的某种能力。儿童到八个月时似乎在认知上已准备好进行有意义的交流。虽然这时他们的言语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但他们已灵活的方式利用姿势把他们的需要传递给他们的照看者,而且,儿童的交流知识影响他们如何解释他人的语言。
在前语言交流后就是婴儿的早期语音阶段。前语言婴儿知道如何利用姿势做出陈述和请求,一旦他们掌握了早期语音,就会很快的用其进行相同的交流。和儿童产生语音的企图更有关系的不是与他人的交流而是练习声音系统,最终不用词进行交流和没有意义的发声结合而产生性和交流性的言语。儿童对成人单词的复制系统地偏离成人目标,在其早期言语中常见的几种语音过程,包括简化、合并、同化和重复。
其后,儿童进入单词语阶段。这个阶段儿童能快速的习得新词,他们大部分早期词指直接环境中的具体事物。儿童倾向于用单个的词表达成熟的说话者用短语或句子表达的较大的意义组块。单词似乎是多词的先兆,但是不清楚儿童具有什么样的语法知识。
儿童到大约2岁时开始用词的组合说话,在以后几年中他们掌握本族语的语法方面有明显的进步。他们偏好某些词和词的某些次序。研究人员一般同意儿童知道的多于他们能表达的,但对这个知识最好刻画成是句法的、语义的,还仅仅是位置的,存在不同意见。早期语言习得中确实存在个体差异。有些儿童着重于语言的指物功能,而另一些按社会方式使用语言。这两种学习风格在以后的发展中结合起来,指物儿童比以前较多的使用代词,表现性儿童比以往更多的使用名词。这些风格似乎反应了儿童和儿童照看者两方面的特点。
在后期语言习得阶段,其一个重要的主题是儿童精细加工他已经习得的语法结构。他们开始用功能词和语法语素修饰他们的简单话语,掌握比较复杂的句子结构。第二个主题是儿童对语言单位和过程的觉知增强。语言觉知的发展可影响语言的其他方面。也在这个事情,儿童能符合不同交流情境的要求,因此能以最有利的方式使用语言资源。这种多样的成就不是发展的独立阶段,而是相互联系的。
儿童在整个学前期逐渐习得语法语素。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以产生性方式使用这些语素;有时产生过度规则的错误。在儿童早期单词组合中明显缺乏语法语素,儿童最初用词序传达意义,即使是习得高度曲折复杂的语言。,诸
语言习得的机制与过程 语言心理学〈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