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与智慧题目:理想国VS桃花源学院:专业:学号:理想国VS桃花源最近读了柏拉图的《理想国》,让我不由自主和中国的“桃花源”进行了比较。所谓理想国,是柏拉图推理出的一个充满正义和美德的国家,这个国家由立法统治者,国家护卫军,普通劳动人民三个阶级组成,用哲学思想来管理民众。而中国的桃花源最主要的还是注重美德,是一个不受阶级压迫,没有剥削的,处处显示着太平盛世的群聚居地,用道德来约束人民。《理想国》的宗旨是缔造一个秩序井然至善至美的正义国家,而《桃花源》的宗旨却是寻找一个秩序井然至善至美的道德正义群居地。理想国与桃花源的共同点就是:都是正义的。那什么是正义?在《理想国》一开头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第一卷里,柏拉图和格劳孔、西蒙尼德、玻勒马霍斯、色拉叙马霍斯等人先后讨论了“欠债还债就是正义”,“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适如其份的报答”,“正义就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等观点。从第二卷起,柏拉图开始讨论城邦的正义,并认为正义是理想城邦的原则,好的城邦应当具备勇敢、智慧和节制。“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也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职。当其城邦的三个阶层(统治者、守卫者和劳动者)各守其责、互不僭越、和谐分工、互助合作的时候,这个城邦才具备了“正义”的美德。然后,他从城邦的正义类比地推出个人的正义,认为那是“大”与“小”或“外”与“内”的关系。个人的正义就是“正义的人不许可自己灵魂里的各个部分互相干涉,起别的部分的作用。他应当安排好真正自己的事情,首先达到自己主宰自己,自己内秩序井然,对自己友善。”同时,“在挣钱、照料身体方面”或“在某种政治事务或私人事务方面”,保持符合协调的和谐状态的行为,就是正义的好的行为。正义的人是快乐的,不正义的人是痛苦的。显然,理想国中的正义也大致符合桃花源中的正义,只不过那里的正义偏重于道德方面并且没有分阶层而已。那二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那就是实现的途径不同。怎样建立“理想国”?柏拉图认为哲学是必不可少的,于是在第六卷的末尾和第七卷的开头,在苏格拉底用一系列的比喻来论证可知世界和可感世界,将世界二重化,分为可知世界和可感世界的基础上,柏拉图提出了他著名的日喻、线喻和洞喻之说。“一切以人为本”,要建立柏拉图心目中的那种理想国,非得有哲学王诞生不可。应该如何进行教育才能培养出哲学家来实在是个让人头痛的问题,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第七卷里为那些将来要成为哲学家的好苗子们,列出了一张从初等到高等教育的课程表:初等的文艺教育和体育教育→代数学→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天文学→音乐→辩证法。学习辩证法才是最重要的,以上都是为学习辩证法而做的准备。只有辩证法有能力让人看到实在,辩证法是唯一的这种研究方法,能够不用假设而一直上升到第一原理本身,以便在那里找到可靠根据的。当灵魂的眼睛真的陷入了无知的泥沼时,辩证法能轻轻地把它拉出来,引导它向上,同时用上面所列举的那些学习科目帮助完成这个转变过程。怎样建立“桃花源”?我认为道德是必不可少的。桃花源中勾勒的是没有剥削没有压迫,鸡犬相闻的人人自食其力的社会,要做到没有压迫与剥削,就没有阶层之分,那就会没有约束人行为的规章制度,那怎样约束人呢?似乎只有道德了,道德是基于承认和保证人类社会存续的理念,发挥的旨在限制或倡导人们行为的规范。也可以说,道德是初始的具有柔性
桃花源VS理想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