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信息化之谜北京市平谷区信息办在1999年成立时,只有一个人;而现在,平谷信息中心不但有了28层的信息大厦,还有300人的队伍,而且基本不吃财政饭。一个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地区,何以把信息化建设得如此有声有色?本报记者独家专访平谷区委书记,为您揭示“平谷现象”。论经济发展,北京市平谷区的GDP是北京10个远郊区中的倒数第4名;论信息化发展,平谷取得的成就在全谷的信息中心,有300多人的规模,而且基本不用吃财政饭。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平谷的信息化发展,都有其独特模式,一个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地区,却把信息化建设得有声有色,并且将信息化定格为该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途径”。这就是信息化建设的“平谷现象”:信息化建设从一把手――区委书记重视抓起;电子政务建设全部采用国产软件,成为国内第一家;区内270多个行政村全部采用无线上网,农村信息化走上低成本之路;最为关键的是,平谷信息中心采用市场化运作,解决了信息化发展与资金、人才需求矛盾的问题。凡是来到平谷参观考察的信息界人士,包括政府官员、企业CIO和IT公司CEO,都不由地发出疑问:平谷凭什么重视信息化建设?它通过什么方式取得了目前的效果?平谷信息化的下一步是什么?“平谷现象”究竟说明了什么? 鼎力支持谷区以台正式上线运行,该平台实现了平谷区118个委办局、乡镇的大循环。这个办公平台的应用为平谷区信息化建设带来了很多荣誉,成为“十五台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的示范应用单位之一;同时,平谷区又承担了国家863项目“基于国产基础软件的应用系统开发”的课题。电子政务走谷区信息化建设的一大亮点。建设初期,平谷信息中心就把眼光投向了秦刚说:“要坚决支持国产软件,但是这种爱国主义的表现和‘饿肚子’支持国产软件不能混为一谈。需要对国产软件多一些宽容,毕竟使用的人群少,国产软件还存在一些问题,只有经过不断磨合,找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促进谷区信息化办公室主任兼信息中心主任吴玉林说:“国产软件是有一些不足,主要是个性化太强,使用的人太少,但软件归根到底是用出来的。微软之所以强大,不是它自己本事大,而是全世界的用户都在帮它找问题,帮它发展。我国国产基础软件的发展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没有人在使用过程中帮助它找问题,所以咱们的技术人员就不知道国产基础软件到底存在哪些问题。我们在刚刚安装软件的时候,也在不停地调试,发现问题有奖。经过几年的摸索,平谷电子政务平台基本实现了软件谷的电子政务经验,对国家提倡的自主创新、国产软件的技术扶持等都有重要意义。2005年3月,平谷区电子政务办公平台正式上线运行,覆盖了平谷区118个委办局、乡镇的公文流转及办公业务,%的办公桌面(4000个办公桌面)已经采用了台为切入点”大规模推广应用谷区被北京市科委和市信息办确定为“北京市电子政务正版软件国产化示范区”,同时承担了国家863项目“基于国产基础软件的应用系统开发”的课题。2007年4月,平谷召开了台体系开发及应用示范”项目总结会,信息产业部、科技部、
平谷信息化之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