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把脉农村信息化市场化运作.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把脉农村信息化市场化运作“关注民生、促进和谐”系列报道之三--农村信息化编者按:连续三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都就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若干建议。在此宏观背景下,农村信息化同样备受瞩目。本报也连续三年持续密切关注迅速发展的农村信息化。经过多年的引导与培育,当前,越来越多的IT企业开始搭车农村信息化,各地涌现出很多各具特色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农村信息化正在市场化的道路上摸索前行。基于对政府、IT企业、农民等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全面调查采访,本报记者深入剖析了农村信息化市场化运作的典型模式。从单纯依靠政府投资,到IT企业介入探索市场化运作,迅速升温的农村信息化如何建立长效机制?市场化运作为何被寄予重托?它又将遭遇哪些暗礁? 【上篇】企业搭车农村信息化在广东省采访时,当地信息办的一位专家向记者讲述了一个故事:一个海岛上住着几千户居民,他们世世代代都光着脚。有一家鞋厂率先上岛,游说居民们穿鞋。很快,这家鞋厂就撤下来了,老板摇着头说:“岛上没有穿鞋的习惯。”另一家鞋厂又来到岛上,这次,老板免费给居民们发鞋。一年以后,习惯穿鞋的居民再也不愿光脚了,他们纷纷找老板买鞋,这家鞋厂很快在岛上占有绝对市场。“农村信息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首先要培养农民穿鞋的意识,就要有后来那家鞋厂老板的魄力。”这位专家说。农村信息化和其他领域不一样,天生“贫血”,农民信息化意识薄弱、资金缺乏,要想在贫瘠的土地上结出信息化的硕果谈何容易?因此,农村信息化从一诞生起就依靠政府“输血”长大。然而,这一现象在2006年开始改变。随着农村信息化的深入,政府探索农村市场化的力度开始加大,模式不断翻新,有越来越多的IT企业开始觉醒,搭车农村信息化。这些市场化运作模式具体是什么,背后又埋藏着哪些隐患?为此,本报记者深入广东、湖北等地,探求农村信息化如何从“输血”走向“造血”。“两三年前,只有我们少数几家公司做农村信息化的时候,感觉非常孤独。”英特尔中国大区新兴业务发展部经理周力说。2005年7月,广东省信息产业厅与英特尔中国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开始了政企互动共建信息化体验中心的探索。这也是英特尔全球“世界齐步走”计划(theWorldAheadProgram)在中国的具体体现。在中国,它被命名为英特尔“世界齐步走,信息高速村村通计划”。广东移动也和广东省信息产业厅签署了全省信息化推进工作的框架协议,其中一个具体项目就是推进农村信息化。2006年上半年,广东移动推出了“农信通”平台,为全省农民提供了2亿条免费短信息服务。 2007年,越来越多的IT企业开始进入农村信息化,从政府一方唱独角戏,到政府搭台、IT企业唱戏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引入,农村信息化似乎正在成为炙手可热的蛋糕。掘金农村市场广东省信息产业厅信息化推进处副处长袁国清介绍:“2003年,广东省正式启动山区信息化工程,从一开始,广东省信产厅就在探索政企互动模式,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共同参于。”到2005年,参加的企业有广东移动、英特尔中国公司和TCL。2005年10月,由三家共同出资的全省首个乡镇信息化体验中心在惠州市惠东县落成启用。后来,中国电信、爱立信也加入进来,爱立信捐助1000万元用于支持梅州山区信息化建设。据了解,目前,企业参与市场化动作的模式有两种:一是企业直接出资,用于建立信息化培训中心和体验中心,如广东省的模式;二是以捐赠或者以成本价出售的形

把脉农村信息化市场化运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xydx
  • 文件大小26 KB
  • 时间2019-05-1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