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三十年以来,西方规制经济学(Enconomics of regulation),在“市场失灵”情况下对政府干预问题所作的研究,对公共财政阐述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意义具有价值。下面我们将依据这一基本思路,在简要回顾公共财政学理论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市场失灵与政府失效,揭示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和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简要介绍公共财政的一般理论。
第二章公共财政的职能
公共财政
公共财政学及其发展
财政(Finance)一词,起源于公元13~15世纪拉丁文Finis,有结算支付期限的意思。后经演变,到16世纪转为法语,形成Finance,系指公共收入和公共理财活动。17世纪后专指国家的理财活动。19世纪这一概念进一步扩展为一切公共团体的理财活动。20世纪初这一概念由法国传向其他国家。日本在引进Finance一词后,采用汉字中“财”与“政”的含义,创立“财政”一词,并于1882年在清朝官方文件《财政奏折》中首次出现。
Public Finance 从古典财政到现代财政—公共经济
1776年,(Adam Smith)——《国富论》——限定政府财政管理范围和职能
1892年巴斯塔布尔(Bastable,.) 出版了《公共财政学》(Public Finance)一书,标志着财政学作为一门独立完整的学科体系和专著正式出现。
本世纪30年代以后,经济学家们开始从矫正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s)、提供公共品(public goos)、矫正外部效应(Externality)、组织政府收入(Public Revenue)、安排政府支出(Public
Expenditure)、调节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以及稳定宏观经济等方面描述、概括公共财政的基本涵义。
现代公共财政学(Modern Public Finance),又称公共(部门)经济学(Public Sector Economics)是从与政府预算有关的组织政府收入、安排政府支出、提供公共品(public goods)、矫正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s)、调节资源配置以及收入分配等方面概括、分析政府经济行为的一门应用经济学。
1966年出版了以公共经济学命名的现代公共财政学杂志,即《公共经济学杂志》(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标志公共财政学的新转向形成了现代公共财政学。
市场机制的失灵
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有:
1.“公共品或劳务”(public goods or service)。
2.“外部效应”(externalities) 。 ,垄断现象的存在 ,也有人将此称作“规模成本递减”(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
(plete markets)
(1) 保险市场(insurance market) (2) 资本市场(capital markets) (3) plementary markets)
(information failures)
、通货膨胀与失衡(unemployment,inflation and disequilibrium) (unequal distribution)
公共财政的职能
1、财政配置职能(Allocative Role of the Finance)
2、财政分配职能(Distributive Role of the Finance)
3、财政稳定职能(Stablization Role of the Finance)
4、财政监督职能(Supervisory Role of the Finance)
建立中国公共财政的必要性
我国学者对公共财政学的研究,应区分为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即建国以来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家财政与改革开放以来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共财政两个阶段。
前一个阶段,为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国家财政形成了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和分配机制,国家全面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生产经营到交换消费等等,都体现为国家的集中性分配。国家财政集中绝大部分的财力参与社会的再生产,人、财、物的流动,形成覆盖全民具有平均性质的低水平福利制度。
在传统体制下,我国学术界对财政概念的探讨与争鸣,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不同观点。其中“国家分配论”、“社会再生产论”、“剩余产品论”、“社会共同需要论”以及“价值分配论”等具有代表性。
国内外学者对公共财政研究的启示
,建立新型的财政支出管理制度
第二章 公共财政的职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