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面子困局.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面子困局”——为信访矛盾研究引入一种分析框架标签:信访●蝈蝈前言:信访矛盾无法破解笔者对于信访制度的思考是从自己作为一个记者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大量上访者的接触开始的,对于一个不愿意调转脸去的人,目睹发生在自己同胞身上的悲惨遭遇是一件极为痛苦的事情,而更大的痛苦是自己无能为力,就像鲁迅所感叹的“梦醒了却无路可走”。这实我很长一段时间里焦灼地思考,试图给信访找出一条合理的制度出路之后最深刻的感受。为了传播的必要,笔者的长篇调查报告《悲愤的朝圣之路》在正式发表时被删掉一半并技术性改名为《破解信访困局》,其实在我内心的结论是:在中国大陆,信访困局根本是无法破解的。笔者确实有一些热忱友人在做研究,努力想找出解决信访问题的出路,给决策者作为参考,但笔者以为从这个角度进行研究正像很多善意的工作一样都是徒劳的。因为到目前为止对于信访困局出路的所有研究,只有在需要推动整体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比如强化人大制度上社会各界基本可以形成共识,而这点上又太空洞,因为中国几乎所有的综合性矛盾,最后的根子都要推到整体性的政治体制改革上,所以在明眼人眼里说了和没说都一样。除此以外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种研究,能够立竿见影地解决信访问题,就算有人拍胸脯说自己可以,说出来也经不起众人推敲,比如有专家和地方政府提出要变上访为“下访”来解决信访问题,但只要长了后脑勺的人就可以想明白这又多荒唐,人家找上门都解决不了,走下去更是给基层增添负担,这些“伪创新”非常可笑。而我们作为思考者所能贡献的,只有让公众对围绕信访的一系列社会矛盾的背景洞看得更加透彻,唤起知耻而后勇的热情,以真正推动“整体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在本文中笔者主要剖析造成“死局”无法突破的最后障碍是什么?如何界定“解决信访问题”之所以下这个结论,关键在与我们如何界定信访问题的解决。目前对这个问题的表述如果仔细剖析,背后的内容是非常混乱,这才会产生各地信访办的统计数据中一个比着一个放卫星,这里说“来访问题80%都得到解决”,那里就敢言之凿凿“90%都得到解决”;而根据于建嵘先生的统计“信访者问题得到解决的千分之二都不到”。两种结论差异如此之大,根本问题就是来自信访官员的角度,所谓信访问题得到解决是指:走完全部信访程序。也就是上访者来上访;受接待(不管是礼貌还是粗暴地接待);督促上访问题解决(通常是把问题转回原地);上访人在《来访问题处理意见书》上签字(不管满意不满意,不签字也视为办理终结),于是反映在信访官员的统计中“问题得到了解决”。这种“解决”一旦被摊到阳光下,显然无法让公众满意。在当前一些体制内的机构,以给政府出谋划策的姿态所做的对于信访问题的研究,其研究导向有一点非常有趣的地方。也就是其研究的问题指向,实际上往往不是针对信访,而是专门针对上访,因为信访从本意上来说包括以来信和来访两种形式对国家机关提出质询。换句话说,在信访问题中,公民对国家机关的来信投诉,基本上不在考量的范畴,只有到政府门口上访,甚至千里迢迢专门到北京来上访才是被作为“问题”来研究。前一段时间信访问题引起中央高度重视,也不是因为大量冤民来信,而是因为大量群众性集体上访造成的社会震动。从中可以看出从政府的角度,它所关注的头等大事,不是有人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而是有人大面积的

面子困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漫山花海
  • 文件大小33 KB
  • 时间2019-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