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创业新浪潮“80后”登上商业舞台并非偶然。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一切。那么,他们会成为未来新的商业领袖吗?他们是先驱还是先烈? 编者按: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都有一些相似的精神特质:自我、执著、狂热、不循规蹈矩、敢作敢为,而他们的宣言“我的地盘我做主”、“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更是让很多前辈瞠目结舌。因此,人们习惯性地在他们身上贴上幼稚、骄纵、享乐、浮躁、桀骜不驯等标签。但是在IT业界,陆续涌现出来的“80后”创业者,却以其独特的创富故事,逐渐成为业界的“新势力”,而其中的几个典型代表更是迅速蹿升为创富偶像和人气天王。对于这些IT业界的初生牛犊,我们为他们的作为击节喝彩。因为他们不但有超越常人的梦想,更有将梦想变为现实的执著。“80后”创业现象因互联网而兴起,他们也将可能影响互联网的发展;他们可能会屹立在IT业的潮头,也可能很快雨打风吹零落去,但无论现在还是将来,他们都是IT发展的滚滚洪流中值得关注的一波浪潮,他们现在的一个精彩瞬间将会为产业、为历史留下一点思考。为此,本期独家报道给予“80后”创业群体一种特殊的关注,这种关注既有赞赏和认同,也有我们作为旁观者的思考。毕竟他们还年轻,他们还不能算成功。看着戴志康坐在北京上地宽阔的CEO办公室里,自信而娴熟地给员工下命令,你会很容易忽略他脸上的稚气未脱。他出生于1981年,手下有50多名员工,管理着一个叫康盛的互联网社区软件公司。最近经常与泡泡网CEO李想、MySee总裁高燃、Majoy总裁茅侃侃在一起,到电视台做访谈,上杂志封面。他们相同的特点是出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都管着几十人到100多人的创业型公司。“80后的财富新贵”,“年轻的千万富翁”,当一顶顶眩目的帽子扣在他们头上之时,连他们自己都始料不及。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创业是产生奇迹的途径,也是产业不断前行的动力。1998年当布林和佩奇创办Google时,分别为24岁和25岁,如今Google成为新一代互联网霸主。陈天桥26岁创建盛大,马化腾27岁创办腾讯,盛大和腾讯都成了中国的商业神话。“戴志康们”只是“80后”创业群体的急先锋。也许他们会成为下一个陈天桥,也许只是过眼云烟,成为创业的“先烈”,但不管如何,他们的成长值得业界去关注。酷儿和弄潮儿泡泡网CEO李想、MySee总裁高燃、Majoy总裁茅侃侃、康胜CEO戴志康被称为是“80后”创业“四剑客”。用媒体的话说,他们都是身家上千万元甚至上亿元,是同龄人眼红的对象。李想1999年开始创办PCPOP,至今PCPOP已经是中文IT专业网站前三甲。2005年营收2000万元、利润1000万元,今年营业额预计在4000万元。高燃担任总裁的MySee是一家视频公司,已融资几百万美元,目前处于投入阶段。戴志康所领导的康盛公司吸引了周鸿和红杉中国基金的几百万美元投资。茅侃侃运作的Majoy项目被称为“网络游戏真人版”,据悉,投资方已承诺在未来的5年时间内为该项目累计投资3个亿。但他们都不是传统观念里的“好学生”。茅侃侃因为地理会考不及格失去了考大学资格;李想放弃了高考;戴志康大学的成绩单有三次纪律处分,15门考试没过补考;学历最高的高燃,在清华学新闻也几乎没正经上过课。但他们并没有放弃另一种“学习”。茅侃侃16岁就考下了微软和思科的认证;李想高中毕业时的计算机水平已经超过普通大学生;戴志康大学
“80后”创业新浪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