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前言 1
第 1章当代大学生的婚姻观恋爱观 2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新内涵 2
传统的婚恋观 2
婚恋观的新内涵 3
影响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因素分析 5
第2章在校男女大学生婚姻观差异 6
在校男女大学生的恋爱观差异的具体表现 6
关于当代大学生对于婚姻的期望 6
关于当代大学生对于家庭的期望 6
关于当代大学生对于婚姻的看法 6
关于当代大学生对于婚姻时间阶段的预测 6
关于当代大学生对于婚外情人的看法 7
7
传统文化的原因 7
生理因素的原因 8
8
影响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因素分析..... .............................9
大学生自身原因是关键..... ..........................9
社会大环境是诱因.... ..................9
... 10
... 10
第3章大学生婚恋观教育 11
11
教育者观念落后 11
婚恋观教育内容滞后 11
婚恋观教育形式落后 12
培养大学生良好婚恋道德路径 12
政府:多措并举,倡导家庭伦理..........................................13
:以生为本,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13
:端正婚恋动机,调适婚恋心态................................13
:以爱为纽带,构筑温馨、美满家庭...........................14
结论 15
谢辞 17
参考文献 19
前言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过,人生有两次出生:头一次是在开始生活的那一天;第二次则是在萌发爱情的那一天。一个美好的社会是从家庭开始的,一个美好的家庭是从婚姻开始的,而一段美好的婚姻是从正确的婚姻观开始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一场巨大的整体性变革,整个社会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传统的固定婚姻模式正在被逐步瓦解。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代,他们的婚姻观、恋爱观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学生在情感上表现得更加大胆和开放。本文旨在通过男女生比较性研究,了解当代男女大学生的婚姻观、恋爱观存在着哪些新的内涵,以及他们婚恋观念上存在着哪些差异,并进一步探讨这些差异存在的原因,可以更好地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第1章当代大学生的婚姻观恋爱观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新内涵
传统的婚恋观
众所周知,自始以来,社会的基础是家庭,家庭的基础是婚姻,婚姻的基础礼法,中国人的婚姻首先要和乎礼法。礼法则是古代中国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个道德礼法约束下的婚恋很有讲究,在履行婚姻的程序便有一系列庄重、认真、严谨的仪节:纳采、问名、纳吉、纳征、择吉、亲迎。正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整个婚姻的前前后后都在别人的指挥下进行,除了上花轿、拜天地、入洞房之外。因为这些事情必须有自己完成,别人也无法替代。即使无法替代,也要按照礼法来,于是两个新人的婚姻在一大群人的忙活中完成了。这是一个维持社会正常的婚姻秩序的制度。然这种制度下的男女谈不上什么婚恋观,因为他们之间无所谓“恋”只有“婚”。
《中国传统婚恋观变迁微察》一文中曾指出说,“恋”,其实就是现在人所说的爱情,也就是说古代社会下的婚姻是“无爱的婚姻”。当然,所为无爱的婚姻并不是说古代的夫妻就是没有感情的,正所谓“一日夫妻百日恩”,养一只猫养久了都会有感情,更何况人呢!即使没有爱情,何以在一起且又不会容易分散。首先,我们必须知道古代社会的婚姻目的何在。目的之一,“尽义务”,也就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在古代,结婚的年龄是普遍很低的,一般女子14-16岁,男子16-18岁就已经在家长的监督下完成他们的婚姻大事。其二,结亲缘,就是《礼记》所说的“合二姓之好”,使得两个异姓家族结成“亲缘”,从而在社会上形成一个新的相对稳固的利益集团,成为社会组织中高于家庭的一层,从而便利社会秩序的维持。其三,继血统,即“生儿育女”。这是一个新婚夫妇在结婚后必须面对的问题。其四,过日子,即“男人无妻家无主,女人无夫房无梁”所以,在这个礼法社会下,婚姻的目的很明确,一男一女结合在一起,
当代大学生的婚姻观恋爱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