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者:纪昀(1724-1805),字晓岚,河北人,清代政治家、学者、文学家,1805,纪昀病逝,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四库全书》简介:是在乾隆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耗时十三年编成的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共有3500多册书,,,约8亿字。故事真实吗?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记》:笔记形式的志怪小说,全书以记载狐鬼故事,奇特见闻为主,其中有不少都包含作者的感慨和寄托。不必纠结故事的真实与否,只需关注其寓意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沧州南一寺庙大门外二石兽倒塌在河水中,十多年后,人们寻找石兽,几经周折,最终在河水上游找到石兽。人们寻找十多年前沧州南一寺庙大门外倒塌在河水中的两只石兽,几经周折,最终在河水上游找到石兽。,,河水冲激,,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主观臆断,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推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寺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寺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则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了各方面因素,准确地把握了流水、泥沙、石兽三者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因此,能提出正确的方法。怎么理解两个“笑”?“笑”,是自以为懂得“物理”,笑别人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笑”,则是因为富于实际经验,笑讲学家主观臆断。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三个人物形象寺僧: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显得考虑不周,忽而原地打捞,忽而沿河而下,显然是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者讲学家:空谈事理,不切合实际,是“据理臆断”之人老河兵:有实践经验,且能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准确把握了流水、泥沙、石兽三者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关系,提出符合实际的结论,有实事求是的作风。主旨句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河中石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