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中的甲醛及其标准检测问题探讨.doc纺织品中的甲醛及其标准检测问题探讨摘要: 从纺织品中甲醛的危害性、来源、限定、检测4个方面对纺织品中的甲醛含量及其检测进行了论述,并对注意的问题进行比较分析。最后,提出对我国纺织品中甲醛的检测的目标和标准的建立健全做了展望。关键词:纺织品;甲醛;含量;标准纺织品中的甲醛含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监控指标,欧盟指令2002/371/EC、Oeko- 18401―2003和GB/T 18885―2009均将甲醛纳入监控范围,规定了具体的限量值。本文从4个方面对纺织品中的甲醛含量及其检测进行论述。 1甲醛的危害甲醛是无色、具有强烈气味的刺激性气体,其35%~40%的水溶液通称福尔马林。甲醛是原浆毒物,能与蛋白质结合。皮肤直接接触甲醛,可引起皮炎、色斑、坏死。吸入高浓度甲醛后,人体会出现呼吸道的严重刺激和水肿、眼刺痛、头痛,也会引发支气管哮喘,经常吸入少量甲醛,能引起慢性中毒,出现黏膜充血、皮肤刺激症、过敏性皮炎、指甲角化和脆弱、甲床指端疼痛等,全身症状有头痛、乏力、胃纳差、心悸、失眠、体重减轻以及植物神经紊乱等。 2甲醛的来源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纺织用甲醛树脂开始在面料整理中使用,主要应用在防缩水、抗皱、防水、防退色、阻燃处理等后整理,以及为了保持印花、染色的耐久性和改善手感等需求而在助剂中添加甲醛。 3世界主要国家对甲醛的要求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出台相关的法规或强制标准,对产品的游离甲醛含量作了严格的限定(见表1)。 4纺织品甲醛含量测定中应注意的问题甲醛含量的测试是一项操作与技术要求比较高的测试,目前国内外纺织品中甲醛含量的测定一般采用乙酰丙酮比色法,GB/T2912也不例外。该标准自发布以来经过多年的实践检验,各方反映良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但在实际测定过程中,也出现过一些问题,需要认真加以对待。 ,标准中最大的问题是甲醛标准溶液的标定方法。由于标定难度大(目前国内外有关甲醛含量的测定防范标准中的标定多采用碘量法,虽然也可用pH值法滴定,但是增加操作程序,且要既快速又准确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很多检测机构都是向标准物质研究部门购买。 ,若被测试样的吸光度太大或太小,都可能产生比尔定律偏离。因此,在吸光度测定时,应注意选择适当的吸光度范围。而且在仪器的使用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对仪器的吸光度线性动态范围的检测,并注意通过改变吸收池厚度或者待测试样的浓度,使被测吸光度读数处在仪器的吸光度线性动态范围内,从而减小比尔定律的偏离,以求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 :如果怀疑吸收不是来自于甲醛而是受其他因素影响,则需用双甲酮进行确认试验。双甲酮因能与甲醛形成不溶的缩合物,可作为检验甲醛的特性试验。是否要进行确认试验,由检测人员自行决定。这里要指出的是,标准中未对确认试验结果的处理作详述。显然,确认试验结果无非为以下3种: ,此时来自412nm的吸光度完全消失。说明吸收确实全部来自甲醛,原甲醛含量结果不变。 (即溶液中无甲醛),此时来自412nm的吸光度依然存在。说明吸收不是来自甲醛,推翻原甲醛含量结果。 ,但来自412nm的吸光
纺织品中的甲醛及其标准检测问题探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