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本人农村出身,长期在农村中学第一线教学,是xx市作家协会会员。农村生活的点点滴滴,我深有体会,从小扶过犁子,打过麦场,用平车拉过农积肥,深知农村、农业、农民的疾苦。2017年抽调到县扶贫办,利用节假日时间,专门深入农村调研群众对精准扶贫的看法,我怀着对农民群众深深的敬意,深入到田间炕头,乡村街道,听群众的街谈巷语,饭后闲谈,倾听了群众对精准扶贫不同角度、不同立场的意见,心中有所感慨。抱着对共产党、对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要么,不讲,要讲,就讲实话。单县是个农业大区,是人才劳务输出大县,严重缺乏工业和主导产业。从九十年代初到现在以外出打工增长了家庭收入。可以说是打工潮挽救了我们这里的农村。现在的农村贫富分化厉害,按照省定3730元最低收入标准,农村真正贫困人口占很少一部分,就是那些鳏寡孤独,老弱病残。他们确实贫困,很可怜。如果没有政府帮扶,他们的状况确实令人堪忧。其他的群众,只要是家中有劳动力的,不憨不傻的人,都能通过外出打工有着不错的收入。现在农村的农闲季节,很难见到50岁以下的人,大多数外出打工去了,剩下的基本上是留守老人、儿童以及一些妇女,妇女就是家里的顶梁柱。而每到春节,开回村子里来的净是一些奥迪、宝马等名车。这是农村真实的基本现状,可为什么还人人争当贫困户呢?一定要弄清思想根源。第一个原因,部分人没有正确的荣誉感、是非心,存在占便宜观念。不拿白不拿,拿了算白拿,白拿谁不拿?既然国家免费给钱,给政策?凭什么不争取?除了那些公认的鳏寡孤独,其余人都过得差不多,凭什么认定他是贫困户,而我不是?难道我与村干部关系不好?还是我混的不好?就连一些在外地开好车、住豪宅的暴发户们,他们的父母亲生活在农村老家,完全可以凭自己的能力孝善养老,但他们当中有人也争取。对有些人来说,评为贫困户,是能力,是面子。这种本末倒置的思想观念需要下很大力气才能扭转过来。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源是当初的识别不够精准,村干部有优亲厚友现象。第二,很多群众认为扶贫就是发钱、发物。每到逢年过节,政府部门各单位以及社会组织都积极去慰问困难群众,带去了不少粮米油面甚至慰问金。不患寡患不均!发东西很难称每个人的心意。因此,很多村干部就晚上偷偷地发放。有的村一听上级发放慰问品,就直接摇手拒绝,说不好发。这就是当初识别时不精准、村里错综复杂的矛盾、以及部分群众素质不高等原因造成的。下一步,扶贫问题改如何推进?农村该如何发展?第一,对于真正贫困的鳏寡孤独、老弱病残,政府精准识别之后,兜底保障就行了。而不是给他们送技术、送信息,送工作岗位等。如果他有劳动能力,在当今社会形势下,也不会贫穷了!政府在农村建的大棚很多,车间也很多,但真正带动不了几个贫困户!不要再听那些所谓专家在办公室想当然、所以然的奇葩想法了。第二,积极迅速改造、提升农村的基础设施。限制农村发展的瓶颈就是基础设施差,特别是道路差。要想富,先修路,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目前,很多村庄的道路没有硬化,还不能摆脱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现状,还严重存在出行难情况。另外村内的排水管道和农田里的排水沟渠,现在还基本上是一片空白,雨季排水防涝的形式还很严峻。至于通电、通信号各村都已经普及了,人家电力公司、通讯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294838662
  • 文件大小23 KB
  • 时间2019-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