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古代的经济政策.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内容标准学习要求了解“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政策及其影响,。“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等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1640年,当李自成进入河南,提出“均田免粮”,做着改朝换代的春梦的时候。英国下院提出限制王权,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对比17~18世纪中西方历史,我们的头脑中不由地浮现出这样的画面——◎认知背景夕阳与曙光画面二: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画面三:当顺治皇帝(1638年—1661年)号召臣民尊孔读经,提倡忠孝节义,乾隆天子(1711-1799年)津津乐道于自己的“十全大武功”时,英国的查理一世(1649年)和法国的路易十六(1793年)正躺在断头台上,以十倍的绝望与百倍的仇恨诅咒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画面四:当乡里人家赶着牛车,挑着扁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单调的生活时,西方的蒸汽机头已经响声彻天地驶入了全新的时代!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反差?一、土地制度的演变土地国有制(2)::一切土地属于国王私有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和买卖——井田制土地规整形如“井”字(1)原因生产力低下,必须集体劳作土地按等级层层分封受封者要向国王交纳贡赋千耦其耘产品基本为贵族所有(3)兴废形成于商,鼎盛于西周,破坏于春秋,废止于战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1)背景①春秋时期各国税制改革(鲁国前594年初税亩、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实际使土地私有合法化封建土地私有制①根本原因——生产力进步,私田大量产生②周室衰微,战争频繁,土地转让发展③诸侯视土地为私产④耕作井田的劳力减少(2)过程②战国变法(秦国商鞅)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式国家(皇室)土地所有制封赐给官僚贵族分配给农民耕种 农民向国家纳税出租给农民耕种 农民向地主交租农民自主经营向国家纳税(一部分土地)(大部分土地)(少量土地)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3)形式(4)问题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造成社会的两极分化。(土地私有制决定)贫富分化→激化矛盾→危害统治(5)对策:限制土地兼并。①北魏至唐中期实行均田制,制定官民占地限额,限制买卖。②明朝丈量土地,按照丁亩收取赋税。(明太祖时编“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6)作用①一定程度上抑制土地兼并,以维护小农经济,巩固统治。②鼓励农民开垦荒地。③地主土地私有制占主导,决定封建国家不能从根本上制止土地兼并。※探究:均田制始于北魏(485年),流行隋唐,武则天时破坏,唐玄宗天宝年间废止。怎样认识其兴废。(1)实施的前提:魏晋以来长期战乱,社会上存在大量无主地和无地民。政府掌握大量的无主荒地。(2)内容与作用:①国家将掌握的土地按一定数量分配给农民,一部分死后归还,一部分可传子孙——造就大批自给自足的自耕农,安定社会和发展生产。②所分土地不得买卖——对土地兼并有所抑制。③分地农民对封建国家的租、调、役负担——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兵役征发;④贵族和官吏分得公田,且无税役——其特权利益得到保障。⑤不触动地主大土地——私有土地无税役负担。(3)废止原因:随着地主土地私有制发展,唐朝后期,土地兼并严重,政府手里无地可分,均田制遭到破坏。

古代的经济政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350678539
  • 文件大小1.60 MB
  • 时间2019-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