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意义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明确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理念,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共产党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而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具有深厚的时代背景和重大的时代意义!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我国“三农”工作战略目标提档升级的内在要求,是“三农”思想的集中体现,是破解新时期我国“三农”工作主要矛盾的必然选择。它勾勒了我国农村发展更加美好的宏伟蓝图,明确了我国深化农村改革的方向,创新发展了农村产业发展思路,确立了新型城乡互动关系,夯实了我国乡村治理的根基。关键词:乡村振兴;新时代;战略高度;时代意义一、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背景“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是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以及发展状况进行科学研判的基础上提出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的变化说明我国的发展已经从过往的“如何更快发展”转变为“如何更好发展”。因此,基于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取得巨大成就,目前的任务不再是一味追求经济增长的速度,而是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及如何提升发展质量的问题。而发展的不平衡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乡村和城市之间不平衡;发展的不充分更多表现为乡村发展的不充分;发展质量问题更多表现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生态问题和公平问题等方面。为此,在中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后,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二、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体现了中央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根本性地位的判断和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部署。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央在新发展理念框架下,对“三农”工作的整体性、全面性部署,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工程,切不可将其局限于仅仅是村庄的发展或某些局部性问题的解决上。(一)乡村振兴战略具体表现乡村振兴战略具体表现在:(1)理论上,要改变城市偏向的发展思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现城乡融合发展。(2)总体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3)农业方面,既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又要努力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为此,需要在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等方面加强社会化服务和政策支持。(4)农村方面,要实现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尤其强调加强农村基层的基础性工作,强调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5)农民方面,要实现农民生活的富裕,尤其强调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并保障农民财产权益。(6)农地方面,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7)人员方面,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于如何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总体理论框架和战略部署。以下几个方面尤其值得关注:(1)农业方面,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将规模经营看作是农业发展的唯一途径;其实,我国的国情是人多地少,小农在很多地方仍然是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且为农民家庭生活提供了一定的保
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意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