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对外开放与经济发展
11/10/2017
第十章对外开放与经济发展
目录
第一节对外贸易理论
第二节对外贸易和工业化战略
第三节对外开放的政策选择
第四节外资的利用
第五节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思考题
11/10/2017
第十章对外开放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对外贸易理论
一、自由贸易理论
在经济学说史上,最早有关对外贸易的理论或常识都出自重商学派的著作。重商主义者认为,贸易的吸引力在于它提供了国际收支顺差的机会。出口是一件好事,因为它促进了工业,并引起贵重金属黄金和白银的流入(重商主义者认为金银即是财富)。进口却是一种负担,因为它减少了对国内工业品的需求,并且使金银流失。重商主义者的政策建议是,出口与生产应由国家保护和补贴以便加以鼓励,而进口则应由保护主义的措施加以限制,特别是那些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业部门。
11/10/2017
第十章对外开放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对外贸易理论
重商主义者的这些观点并非是毫无道理的。当国内生产供给大于其需求时(这是资本主义国家经常出现的一个严重的经济问题),增加出口或减少进口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就如同在经济学其他许多领域中那样,对外贸易的要旨是由亚当·斯密在其力作《国富论》中所开创和建立起来的。斯密用非常简洁和直观的理论证明,两国之间的自愿交换将会给双方都带来利益。
11/10/2017
第十章对外开放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对外贸易理论
英国的另一位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以斯密的理论分析为基础,提出了不同于绝对利益学说的另一种重要的国际贸易理论,即比较利益学说。
20世纪瑞典经济学家赫克谢尔和俄林提出了国际贸易的资源禀赋学说。
包括亚当·斯密、李嘉图、俄林等主流学派的经济学家极力赞扬自由贸易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好处。
11/10/2017
第十章对外开放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对外贸易理论
二、自由贸易对发展中国家的弊端
第一,发展中国家有大有小,而大国和小国由于各自的特点不同,在对外贸易和经济交往的联系程度上差别巨大。
第二,具有比较利益的产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第三,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实践看,遵循比较利益的分工原则造成了发展中国家生产初级产品,发达国家生产工业制成品的国际经济秩序,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后果。
第四,发展中国家是否真正拥有初级产品的比较优势也是令人怀疑的。
第五,从理论发展的角度看,竭力主张自由贸易并按比较利益进行国际分工的经济学家,几乎全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学家。
11/10/2017
第十章对外开放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对外贸易理论
三、李斯特和普雷维什的国际贸易理论
李斯特提出了经济发展阶段的贸易政策论,竭力鼓吹采取保护贸易政策扶持工业发展,以赶超英美法等先行国家。李斯特认为,当一个国家由农业社会进入工业与海运业的初期发展阶段时,应采取自由贸易政策,用剩余农产品通过对外贸易换取工业品,并着力移植现代工业、技术与竞争力的成长基础,建立幼稚工业。
普雷维什把世界经济分为以“发达国家工业中心”和“发展中国家外围”的两极,提出了“中心—外围模型”
11/10/2017
第十章对外开放与经济发展
第二节对外贸易和工业化战略
一、进口替代战略
进口替代,是指进口商品的规模达到可以在国内进行最小经济规模生产时,通过采取某些限制进口的政策,保护国内工业产品市场,建立和发展国内同类商品的工业部门,以替代进口商品的工业市场。进口替代是利用国际贸易开拓国内市场、实现工业化发展经济的一种方式。
由于普雷维什、刘易斯、巴格沃蒂等人揭示了“贸易条件恶化”、“灾难性增长”和“外围国家在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不利地位导致外围对中心的依附”等一系列理论,从而为发展中国家采取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战略奠定了理论基础。
11/10/2017
第十章对外开放与经济发展
第二节对外贸易和工业化战略
进口替代工业化过程包括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发展初级消费品的进口替代。
在经过了初期的进口替代之后,进口替代工业化进入第二阶段。进一步工业化的道路有两条:一是由初级进口替代更进一步,走向高级进口替代阶段,把进口替代范围扩大到消费品工业所必需的中间投入物品和资本品,建立本国的原材料工业和机器设备制造业;二是发展出口替代,用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替代传统的农矿初级出口产品。
11/10/2017
第十章对外开放与经济发展
第二节对外贸易和工业化战略
从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的实践来看,大部分国家在经历了最初的消费品进口替代之后,选择高级进口替代作为进一步推进工业化的战略。
进口替代战略采取的政策措施有:
(1)进口限额。(2)外汇管制。
(3)高汇率政策。(4)关税。
11/10/2017
第十章对外开放与经济发展
第十章 对外开放与经济发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