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知行合一”.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知行合一”
摘要:陶行知先生“行是知之始”“重知先重行”的教诲说明,不仅要注重学习、借鉴专家、名教师的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要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此,在学生作业设计中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实践、自主合作和自主探究。
关键词:知行合一;作业设计;自主实践;自主合作;自主探究
“知行合一”这一理论最早是明代教育思想家王阳明提出的,但是他强调“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这显然不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客观规律。所以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将王阳明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更正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认为“知识由行动中得来”,人的完整认知(学习)是一个“行―知―行”的系统过程。
遵循陶先生“行是知之始”“重知先重行”的教诲,我们不仅要注重学习、借鉴专家、名教师的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要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探索课堂教学、课外指导的精髓,从而真正实现思想认识上的飞跃。
课堂上教师再多的讲授也代替不了学生自己的实践与思考。所以我在教学中努力尝试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把语文课外作业和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使课外作业的设计体现实践性、探究性和合作性。
一、变机械读写为自主实践
语文无处不在,而课本其内容是非常有限的,所以说教材只是范例,因而我们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念,认识语文教育全面性、综合性、广泛性的特点,让学生有广阔的全局观念,在作业设计中则完全可以让学生跳出语文课本,到生活、到课外语文知识的大海中去遨游。
现在的课外作业“动手”太多,“实践”太少,其实课上学生学到的知识只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得到,要通过自己的实践才能真正融会贯通,变成自己的东西,这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比如,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作文能力应从小加以培养。虽说课本上每个单元都有口语交际,但这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利用自主晨会让学生讲述这几天的所见、所闻、所感,布置学生把课文中的故事、校园中的活动或者新鲜事讲给父母听,这些作业都给了学生一次次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的机会。另外,我还结合季节和节日,布置学生情境写话。如中秋节,让学生跟父母一起去赏月,并把这件事记叙下来;金秋十月,让学生放风筝,领略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再把活动的过程写下来。这一类情境型作文最受学生欢迎,而且写出来的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充满真情实感。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得知识,锻炼能力。
现代社会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未来人才素质的核心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外练习为学生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因此,我们常布置一些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具有实践性的作业。如今,孩子们喜欢看电视、上网,这是不争的事实,家长们却为此感到头痛,常常向教师抱怨这个问题。我认为禁止不是办法,何不利用这个资源,通过正确的引导让孩子们行动起来自主学到知识呢?于是,我迎合孩子们的心理,积极加以引导,和孩子们一起分析一些电视节目的特点,建议他们在紧张学习之余,可以看看《新闻联播》《动物世界》《百家讲坛》等节目,寒暑假则适当介绍看些由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如《水浒传》《西游记》或经典动画片等。有了教师的旨意,孩子们能认认真真地执行,从中学到了不少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当然,看了电视,只能说完成了作业的一半任务,另一半,是平

“知行合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redkcbx064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