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际关系错综复杂,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面临严峻的考验,生命教育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广泛开展,生命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整合和开发利用学校学科生命教育资源优势,将生命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是当前学校拓展生命教育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生物学科与人类生存和健康、社会发展都密切相关,21世纪人类已进入生物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在学校教学中,生物更是一门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科。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是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是现代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工作。
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呢?笔者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了尝试,并有所收获。
一、发现在生物教材中可能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
初中学生正值青春期,有些学者把这个时期称为“暴风骤雨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发生巨大转变,也有许多问题希望得到解答和指导。七年级上学期学习“人的生殖”和“青春期”,正是对学生进行性心理教育和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绝好时机。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正面引导学生正确了解两性身心差异,使他们认识到青春期心理变化是伴随生理变化而发生的正常现象。最终使学生由好奇、害羞转变为敢于正确面对身心发生的变化,从而做出适当调整,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学习和生活。
七年级上学期学习“生物与环境”,在讲“种内互助”这种关系时,可以列举蚂蚁合力搬运食物这个例子。该种群中,蚂蚁们各有分工,齐心协力,同进同退。我们可以通过这个例子教育学生,我们每个学生都是班集体中的一份子,更是整个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对社会既要有索取,更要有所奉献。如果学生们习惯于一味索取,就容易形成贪婪和自私的心理,发展下去可能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我们应教育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信念,认清自己在社会上的价值和社会的依存关系,主动地调整自己去服务社会、适应社会。
七年级下学期学习“神经调节”,介绍大脑表面的大脑皮层有控制运动、感觉、听觉、语言等区域,参与调解人的各种行为活动。人类的大脑重量约为1400克,大脑皮层的表面积约为2200平方厘米,其中含有140亿个神经细胞,所有这些特点,几乎人人相同。教师可以列举爱因斯坦的大脑皮层比一般人厚这个例子,这与他经常使用大脑思考问题有关系。大脑使用越频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就越紧密。学生们脑的先天发育情况相似,之所以成绩不同,和后天心理素质的影响有很大关系。通过这样的讲解,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尤其使一部分落后生摆脱了自卑心理,勇于挑战自己,迎头赶上。
由此可见,生物学科蕴含的生命教育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以教材为基准,展开开发与利用,挖掘可能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
二、挖掘在生物课堂中让学生感受成功体验的机会
认知成功喜悦,就是当个体达到预定目标时,一种愉快的感情体验。这对成人来讲,尚且是一种见效的方法,对未成年的初中生而言,更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手段。教师可以以大多数学生可以达到的水平为起点,将教学目标分成一步一步的台阶式目标,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把学生的挫折感降到最低限度,使学生有能力自觉地参加大量的教学活动,积极思维,在下一个目标层次中,快速反馈,在积累成功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hqpkhvg37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11-1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