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业集团化 我国旅游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旅游业已形成庞大的产业规模和产业组织,旅游企业遍布各个地区,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据统计,2002年旅游业总收入已达到5566亿元,%,%,高出国民经济总体增长速度3个多百分点,旅游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但是从产业组织的角度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旅游产业集中度偏低,旅游企业普遍存在着“小散弱差”的情况。众多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得不进行恶性价格竞争,导致整个行业在总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利润率却不断下降。 目前,我国旅游产业的组织结构极为不合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网络化经营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的数量很少,旅游企业大多是单体经营,地域性色彩浓重。受产业特点的影响,这些单体经营的旅游企业不可能实现规模经济,因此很难降低经营成本。旅游产业组织作为旅游市场运行主体,其组织结构的合理化程度,影响着整个旅游产业资源配置的效率,积极优化旅游产业组织结构,是改善旅游产业中微观经济运行主体绩效、促进旅游产业向高级化演进的重要环节。 要使各个旅游企业充满活力,实现有效竞争,又充分实现规模的经济性,避免目前普遍存在的过度竞争所产生的低效率,必须通过旅游产业内企业与市场的合理组织来加以解决。针对我国旅游业的现状,企业间通过并购重组等形式组建大型旅游企业集团,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不仅可以缓解旅游业过度竞争状况,而且有助于提升我国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实力。旅游产业集团化的发展有助于内化交易费用,降低成本,通过追求规模效应提高产业的竞争能力和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同时,由于资本集中,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所带来的规模经济优势、市场营销优势、风险扩散优势、融资优势也使旅游企业集团具备了单体旅游企业所不具有的竞争优势。[原创]武当之道——中国第一个“旅游经济特区”发展模式研究本人作为“武当之道”课题的主笔,于2009年10月从制度创新的角度对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的建构进行了解读和梳理,报告成果在11月1日国家旅游局召开的推广会上进行了宣读,特节选部分内容与大家进行沟通和交流。一、中国现行旅游管理体制的典型模式1、模式比较 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三十年也是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的三十年,在这个不断演变和发展的过程中,许多著名的景区和景点为武当之道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范本,为此,课题组从行政建制、经营体制、旅游管理方针、内部能力建设等几个方面,对国内成功的案例进行理论梳理,简要总结出一些成功的做法和经验,以黄山模式、九华山模式、泰山模式、武陵源模式为例,进行横向比较研究,得出管理体制方面的结论(表1)。 表1国内景区管理模式比较 典型模式行政建制经营体制旅游管理方针内部能力建设 黄山模式隶属黄山市黄山区,黄山管委会主要领导由黄山市主要领导兼任黄山旅游集团和黄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与黄山管委会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坚持“山上游,山下住”的管理方针采取了一系列工程、技术、管理、行政等措施,强化自身建设能力 九华山模式九华山管理委员会属于池州市政府派出机构,九华山风景区工作委员会属于池州市委的派出机关。没有人大和政协,管委会和党委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集团公司是管委会下面直属机构,由原来的国资委演化而来,股份公司是集团公司下面的一个二级公司,主要是集团公司控股遵循“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发展方针,山上常住人口逐渐减少,让景区的文化旅游功能更突出采取了分区建设、功能整合、竞争联动的发展建设模式 泰山模式泰山旅游管理委员会管理景区山上旅游相关业务,但是,同时泰山旅游管理委员会又隶属于泰安市泰山区旅游局,形成双头管理泰山旅游管理会具体负责旅游管理、运营、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实现了对泰山森林、植被及旅游景点的24小时全方位监控,在景区资源监测、森林防火、游人安全管理方面进展很大,科学合理地保护管理好泰山在极力保护核心景区的文化、自然遗产资源的同时,加强招商因子和配套项目建设的力度 武陵源模式武陵源管理体制比较复杂,一方面涉及的利益主体比较多,另一方面,行政主导的方向不尽相同,但是均以旅游管理委员会为主,不设行政职能武陵源的管理运营处于张家界、索溪峪、天子山三个景区“三足鼎立”的格局,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处于龙头地位有利于武陵源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是武陵源的管理方针在规划、设计、建设等方面强调各方利益的均衡,加强内部协调工作力度 2、分析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比较,课题组认为“武当之道”践行的“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模式”,在很多地方和国内其他开发管理方式有很多类似的之处,不失为一种成功而有效的模式,是破解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的法宝。 二、由景区到旅游经济特区:武当山管理体制的嬗变
旅游行业资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