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论述原生家庭对性格形成的影响学院:商学院专业:人力资源管理1班姓名:曾令杰学号:201705131633我们人的一生有两个家,一个是我们从小长大的家,有爸爸妈妈和兄弟姐妹,另一个是我们长大成人之后,结婚成立的家,而通常,我们把第一个家称之为——原生家庭。而我们这些尚且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目前还待在原生家庭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所以,我们的性格还是深受原生家庭环境的影响,并且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我们产生第二个家庭。在阐述我自身故事之前,我先分享那么一个小故事,来简单说明原生家庭对孩子性格影响的一个所呈现出来的状态:前苏联心理学家科瓦列夫从1947-1951年对两个孪生女大学生进行了观察,这两个女生外表很相似,她俩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在一起上学,但在性格上都有明显的差异:“姐姐”比“妹妹”好交际,也比较果断、勇敢和主动;说话或回答问题时,总是“姐姐”先回答,“妹妹”只表示同意或作补充,经过对她们生活史的调查得知,她们小时候由家长作出决定,一个当“姐姐”,并负责照看“妹妹”,首先执行家庭委派的任务。这样久而久之,就使“姐姐”形成了独立、主动、善交际等性格特征,而“妹妹”则养成了顺从“姐姐”,听话、照办的习惯。讲完这个故事,我想大家能很清晰的了解原生家庭的概念了。接下来由我介绍一下我的原生家庭背景:我的原生家庭是由一家三口组成,父亲母亲和我,我们是大千世界中很普通的一个家庭,也同样过着普通的生活,并且幸福的有着那么些温馨,但是俗话说的好,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在我们这个家庭中,产生的最大问题并且对我产生的影响最大的事情是——距离。我是独生子,并且是留守儿童,父母在我还是婴儿时期就离开了我去广州打工,所以从小到大我对他们的印象是稀薄的。因此产生了许多的距离感。我从小在湖南长大,他们在广州打工,相隔也就是500公里,这个距离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是就偏偏是这500公里,把我和他们隔得远远的,每年我们只能见两面,分别是在暑假和寒假。这个距离在这个家庭中不断地生根发芽,成了一个很大的矛盾,那这距离,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呢?首先是经济方面,我是被外公外婆养大的,所以在经济方面主要就靠他们每隔一段时间寄钱来,我知道我并不是什么富裕家庭的孩子,所以在这点上,我渐渐地养成了节约的习惯,这使我的性格变得稍许的坚强,因为我知道我不可以浪费钱,所以我从小到大都没有太多的玩具,我自己坚强的面对我自己,现在想想,我这样的一个小孩,还真是在童年阶段少了好多回忆。其次是情感方面,由于父母长期没有陪伴在我身边,我觉得自己心里有强烈的渴望情感的心理行为,所以我格外珍重身边的朋友,我对父母的依赖感,于是就可以转移到身边的人身上,但是朋友是需要自己去争取的,于是这又促使我的性格很强烈的定格了人生的性格大方向——外向。身边的人,都说我是一个富有活力,热情,开朗活泼的男生,但是老实说,我的外向的性格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我太缺乏陪伴了。其三,虽然父母陪伴在我身边的时间比较少,但是有一个特殊情况不得不将其考虑进去,我的父亲是一个很严肃有一点凶的人,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教育我,所以经常性的我跟我的父亲都是处于一种斗争的状态,但是我知道他是出自于一个父亲的责任,所以我也理解他。在平时少有的我和他在一起的时光,他会叫我学很多东西,也会跟我说很多人生大道理。在这么多年的长期说教中,也对我的性格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论述原生家庭对性格形成的影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