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之沟通
摘要:《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四十八条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较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保障之一是家园共同教育。
关键词:幼儿园;儿童;家长
只是靠幼儿园或者家庭单方面对一个孩子进行教育是不利于孩子健康和健全地成长的。教师能够观察到幼儿在幼儿园的详细情况,但不了解幼儿在家里的情况。家长能够观察到幼儿在家里的情况却不知道幼儿在幼儿园的情况。所以,教师与家长应该相互交流幼儿的情况。这样对幼儿的教育才能有良好的衔接性与针对性。
一、现状分析
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为了让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关系更和谐,近年来,大多数幼儿园注重幼儿园教育的开放性活动。可是在开放性活动的安排下,幼儿园扮演了主动的一方。
家长受教育程度各不相同,对于在农村或者文化水平较低的家长会将老师当成“教育的神圣者”。对于一些在城市或者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他们文化水平较高,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已经有自己的方法。同时,又要求老师将孩子教育成自己期待的样子。
二、幼儿园的做法
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中,幼儿园占了主导角色。在每一个学期的开学前,幼儿园可以邀请家长参加幼儿园举办的教育讲座,通过教育讲座传达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
每个学期初家委会的成员会与幼儿园的领导一同讨论本班级家长提出的问题与一些建议。通过与家委会成员的沟通,幼儿园能够更加了解大部分家长的想法,有利于幼儿园的发展。
,活动形式多变
幼儿园在组织开放性活动时要根据幼儿心理年龄特征来开展。这样才能让家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了解自己孩子的变化。
小小班年龄阶段:幼儿园应该组织新生班级会议,邀请新生班级的家长参与会议。通过会议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基本情况、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幼儿园的教育思想等等方面。
小班年龄阶段:这一阶段的幼儿已经开始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所以幼儿园可以开展公开课活动。让家长了解孩子平时在幼儿园玩中学的教学模式和了解到自己孩子在班级中的大概表现如何。
中班年龄阶段:这一阶段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变强并且有自己的想法,幼儿园可以组织开展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如,走进敬老院、植树与义卖活动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幼儿能够了解相关职业的内容,提高对知识探索的积极性并且让家长也真正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大班年龄阶段:大班的幼儿将要告别幼儿园的生活走进小学的生活。家长可能更加担心孩子是否能够很快适应小学的生活、孩子的学习是否会跟得上等。
三、教师的做法
微笑是拉近人与人之间关系最好的方法。作为一名幼儿园的教师,在每天迎接幼儿的时候我们教师脸上挂着笑脸,热情地与家长和幼儿打招呼会让家长与幼儿觉得我们教师充满了活力与友善。家长会更放心地将幼儿交到我们的手上。
,我的宝贝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用爱去教育孩子,用我们的爱去关爱孩子。用我们的心去观察孩子的每一个行为,让每一位幼儿都能打开心扉与老师交流。
老师在与家长交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将交流的重点放在孩子身上。所以,老师在
家园共育之沟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