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变的天气》说课稿
昌黎县新集镇初级中学王维伟
教学内容和目标
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地里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属于“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方面的基础知识。在“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4、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等理念指导下,结合新课程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节课目标设计如下:
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有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以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养成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习惯,并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
因为天气跟日常生活、生产密切相关,而且对终身发展有用,所以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是本节课的重点。
又由于天气符号、天气图比较抽象,与学生生活有一定距离,再加上天气预报节目中常用天气和天气图每过一段时期可能有所改变,因此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是本节课的难点。
大家都知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过程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的过程,遵照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打算采取演示图片、谈话、实践、强化和发现等方法相结合来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培炎学生参与意识,合作精神,结合课堂教学再根据学生的的心理发展规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具体采取视听、讨论发言、小组合作交流、比赛、角色扮演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身边实例相联系,学有用的地理,学身边的地里。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对于教学过程我是这样安排的:
1)、首先,我创设了“让学生通过网络直接收看全国未来48小时内的天气预报节目(问天网),并做记录,学生分组讨论我们秦皇岛的天气情况”这一情境。我在教室巡回指导。
2)、待学生讨论交流完成后,学生分组总结汇报,否则,讨论交流将流于形式。并作出提问:“那么谁能来描述一下今天的天气情况呢?(注意描述过程中都用到哪些关键词!)
3)、我对能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的学生作出肯定评价后,让学生继续描述给出的三张表示不同天气的图片所反映出来的天气情况,并提出问题:“那么描述天气要从哪些方面来讲呢?天气又有什么特点呢?”
4)、描述完后,学生总结回答时,我对学生给出的每种答案都作出适当评价。当有些学生混淆“天气”与“气候”概念时,我会出示一些关于“天气”与“气候”的话语:“如我们昌黎一年四季,四季分明。”“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让学生辩别它们分别是指出的“天气”还是
“气候”,从而让学生知道天气的内涵是多变的、短期的。教师对天气的特点作出全面总结。为了教学内容更有衔接性和连贯性我对教材内容稍作调整。
5、接下来的内容就是本节课的另一重点也是难点:“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看简单天气图。”
6、先由我说出并解释一些民间谚语:“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鱼鳞天,不雨也风颠;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意在
多变的天气说课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