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陆良县位于云南省东部,素有“滇东明珠”之称,居南盘江上游,北纬24°44′-25°18′,东经103°23′-104°02′。北与马龙县、麒麟区接壤,东与罗平县为邻,南与师宗县、石林县相连,西与宜良县为界。,。境内海拔1840米,四面环山,中间是开阔平坦的湖积盆地,是云南省第一平坝,平坝面积772平方千米。最高点为龙海山海拔2687米,最低点为万家河石板潭海拔1640米,县城海拔1850米。土壤多为红壤、黄壤、棕红壤,土层深厚、肥沃,光、热、水资源充沛。总人口61万人(2004年)。属亚热带高原季风型冬干夏湿气候区,℃,年降雨量为900--1000毫米。坝区有森林面积543万余亩,%,野生植物700余种;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铁、锰、汞、天然气等天然矿产资源。爨乡陆良区位优势明显,交通、运输网络四通八达,距昆明134公里、石林40公里、曲靖60公里,南昆铁路穿境而过,“324”、“326”国道贯穿境内,南昆铁路经县召夸镇,并建陆良站,是进出云南的东大门、昆明的“后花园”。著名的“爨龙颜碑”位于境内,是爨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始置同劳县,属益州郡。东晋更名为同乐县,属建宁郡。宋大理时为落温部(即三十七部之一)。元时改为陆梁州,隶曲靖路。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更设六凉卫。清康熙八年(1669年)裁卫归州,移州治于卫城。民国元年(1912年)改名为六凉县,民国二年(1913年)又改名为陆良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属宜良专区,1954年改属曲靖专区。1997年5月曲靖撤地设市,属曲靖市。据《云南省陆良地志资料》:“陆良,夏属梁州外境,故元陆梁州,取夏属梁州之义。”“时值六月阴霾清冷,因有‘信是深山六月寒’之句,逐易‘陆’为‘六’,易‘梁’为‘凉’,取清凉之义。”“凉”义近于薄,文嫌年不驯,改“凉”为“良”。陆良县辖8个镇、2个乡:中枢镇、板桥镇、三岔河镇、马街镇、召夸镇、大莫古镇、芳华镇、小百户镇、活水乡、龙海乡。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境内全省人口最大的乡镇三岔河,素有“田园风光,鱼米水乡”之称每当夏季,万亩荷花,碧叶蓝天,翠盘滚珠,满塘花红叶绿,千里荷香轻送,轻舟盈盈、白鹬齐飞,驾舟彩莲,享受与自然亲近之美境。冬天,潭水清澈见底,浅水处游鱼可见,荡舟撒网,即捕即食,清、醇、甜、香、实为一盘,风味独特之美食。工业以磷化工、建筑建材、造纸、机械修配、农机制造、水电、蚕丝绸加工、皮革制品、天然气开发、食品加工业为重点,带动全县乡镇企业发展。为全国电气化试点县之一。农业主产稻谷、烤烟、玉米、小麦、蚕豆、马铃薯、蚕茧、油菜籽,出产生猪、禽蛋、牛奶、奶山羊。中等教育发展迅速。有师范学校1所,技工学校1所,职业中学1所,中学22所。境内文物古迹有爨龙颜碑、千佛塔(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钟灵书院和东岳宫,风景游览地有彩色沙林。龙海山区在1948年是省革命根据地之一,1930年陆良旧州暴动,打响了云南反蒋救国第一枪。1949年曾在此地沙锅村成立龙海山区行政委员会和龙海山区游击大队、陆良县临时人民政府。境内有国有陆良华侨农场,居住着从印度、缅甸、印尼、越南等归国的华侨。陆良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种植业是全县农村经济的主体,主要以粮食、烤烟、蚕桑、畜牧、蔬菜、水产、经济林木发展为主。在粮食生产中,—,主要以玉米、马铃薯、蚕豆、小麦、杂粮生产为主。烤烟以发展优质烟叶为主,种植面积15万亩左右,,。蚕桑生产现在桑园面积7万亩,年收购鲜茧4600吨,目前正在发展桑园面积,产鲜茧及丝绸加工居全省之首,,。畜牧生产以生猪、仔猪、羊、牛发展为主,年外销仔猪10万头以上,出栏肉猪51万头。菜牛8000头,,禽100万只,畜牧业总产值(90年不变价)。蔬菜水产生产,。经济林发展主要以核桃、板栗、翠竹为主。爨文化公园前身为西华公园,位于陆良县同乐广场以西,原占地面积168亩,于1998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该公园设施落后老化,功能单一,与城市的发展极不适应。从2005年8月开始,通盘改造,经过一年零四个月的科学建设,
陆良县资料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