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一直没底,知道得好好复习,可是时间安排却总是不太合理。今天下午补经济学说史,不太喜欢老师的授课方式,突然就不想听了,抱着一本近代诗品了起来。接触近代诗的时间还不长,然而却被她深深的吸引了,诗在感情表达上真可谓酣畅淋漓。总以为,散文表达起感情来如高龄的长者,舒缓,悠长,轻韵十足,而诗歌却如恋爱中的男女,热烈,缠绵,回味无穷。放学后不愿回去,呆在教室依然回味着周作人的《过去的时间》,接到朋友一个短信,邀请一块去拍夜影。本来犹豫了一下,因为相机不太适合拍夜色,另外水平也有限,后来转念一想反正早晚都要出去,今晚也没什么大事,不如出去吧。约定了时间,吃饭去了。蚈很巧,吃饭时碰到了那个朋友,一起聊了些关于开封夜色的问题,决定先去御街拍些东西。借了车,匆匆赶去。很羡慕他的相机,虽然很一般,然而总归是单反,较起我的数码要好的多,可是无奈,我没钱。很想早一点能自己挣钱,这样就不用花钱时向爸爸妈妈要,这样就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钱了,可以安心的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即使辛苦也无所谓,只要能开开心心的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莅到那里时刚好下起了雨,朋友抱怨天公不作美,正准备找地方避避雨,雨又停了,开封的天气真是可爱。刚去时因为夜灯都没有开,几乎没什么可拍的,便在龙亭门口瞎溜达。开封的生活节奏很慢,所有人看起来似乎都很悠闲,尤其夜幕下,到处都是人,有打太极的,有扭秧歌的,还有跳交谊舞的。不管老人,小孩还是年青人,似乎都有各自偏好的运动。运动的种类更是没有什么局限,很多我都叫不出名字来,耍长鞭的,玩超大陀螺的,扭的,唱的,跳的,打球的,轮滑的甚至还有趴在地上写字的!夜色下的开封城真是热闹!蚂素知此地鱼龙混杂,各色人物风骚独领,然而今日所见不免还是有些咋舌称奇。且不说这里的教派众多,单单民族似乎就有不少。据说这里便是中国犹太人最早的定居地,街上很多人都是穆斯林,街上穆斯林餐馆更是一大特色。开封小吃街远近闻名,估计与它这种多民族性不无关系吧。龙亭广场(因不知其名,此名乃本人胡诌,尽请见谅)这时人开始多了起来,像赶集似的,来自四面八方。不少白天卖东西的小摊小店也刚刚开始收摊,工作了一天的开封人要出来放松放松,锻炼锻炼,抖吧抖吧筋骨,赏玩赏玩兴致。刚到时看到一群人在做些很怪异的动作,想拿出相机拍下来,可是朋友阻止了我,并告诫我在开封有些“活动”是不能拍的,会招来不必要的麻烦。带着遗憾只能推车前行,前方正中央一个约四五十岁的男人笔直站着,似乎身着不知几十年代的警装,带着个大警帽,赫然立在那里,嘴里不知一直在叨咕着什么,看起来煞是引人注目,可好像仅我这外人好奇罢了,大家似乎都已经习惯。怀着警惕绕过眼前这男人,前面有一小堆人不知在干什么,我好奇的凑了上去。一个上身着过时花布衫,头发凌乱束着,皮肤黝黑松弛的中年妇女正跪在一张大红纸上写着些什么。细看之下我惊奇的发现她右手中竟同时握着两支笔!往周围瞅了瞅,大伙似乎对此也是好奇,有人甚至趴下去看这女人在写什么,我本以为她是在写什么身世、求救之类的东西,然而即使如此也想一看究竟。谨慎的我趴近去看,喝!这一惊可不小,我竟然看不懂她在写些什么,似乎根本就不是方块字,大多数的字或者说字母,不,更准确的说应该是笔迹更为贴切。大多数笔迹都连在一起,喝,这到底是些什么啊?朋友说,她可能写的是梵文,或许吧,反正我是看不懂也便失去看下去的兴趣
开封夜色行走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