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应急预案汇编
第一部分
灾害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一、灾害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应急预案
1、总则
编制目的
提高医院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和处置灾害及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灾害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医院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医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编制依据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分类分级
本预案所称灾害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根据灾害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⑴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灾害,火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等。
⑵事故。主要包括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造成的停水、停电、停汽、停氧事件,医疗垃圾、污水处理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计算机系统故障造成的网络瘫痪等。
⑶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⑷治安保卫事件。主要包括院内治安事件,医疗纠纷引发的病人及家属过激行为事件等。
适用范围
本预案指导全院的灾害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
工作原则
⑴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切实履行医院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⑵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工作,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灾害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⑶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在院党委的领导下,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
⑷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医院规章制度,加强应急管理,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使应对灾害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⑸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加强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建立联动协调制度,充分动员和发挥相关科室的协同作用,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⑹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各级各类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灾害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技术水平和指挥能力,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件;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公众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灾害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综合素质。
应急预案体系
全院灾害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包括:
⑴灾害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总体应急预案是全院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医院应对灾害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规范性文件。
⑵院外灾害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项应急预案。主要是医院及其有关部门为应对院外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应急预案。
⑶院内灾害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项应急预案。是医院有关科室根据医院总体应急预案、科室职责为应对院内某一类突发公共事件制定的预案。
各类预案将根据实际情况变化不断补充、完善。
2、组织体系
领导机构
《北京友谊医院灾害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是我院应对灾害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最高领导机构。负责我院各种灾害及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对的组织、领导工作。
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副组长
组员:
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医务部,由医务部负责组织协调应急工作。全院各科室要以大局为重,无条件服从并圆满完成医院的指令。
领导小组负责对我院应急工作的启动及应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负有决策并指导的责任。
领导小组下设四个专业组分别负责具体工作。
分工及职责:
:
医务部:负责意外伤亡事件抢救的组织实施、疫情上报、转诊、全院参加应急的医生调配及医疗质量管理、外派医疗队等;
护理部:护理人员调配及护理工作管理;
临床研究所及热带病研究所:负责传染病病原学的检测及标本的安全储存。
:
负责全院公共场所、各科的常规消毒及发现传染病后的特殊消毒及终末消毒。重点是发热诊区、急诊科、放射科及检验科。
、督导组:
外的协调、宣传及思想政治工作;
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督导;
:
勤管理中心:各种后勤物资及防护用品的供应,工作人员的饮食、休息;其它后勤工作;
医工部:各种急
医院应急预案汇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