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嘉华仁波切:西藏佛教的修行道.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羅西藏佛教的修行道蒂释迦比丘丹津嘉措着衿引言 1蚈初轉法輪 3肄戒 3羁定 4蕿三十七菩提分 4蒅二轉法輪 4蒆三轉法輪 5莁無我的不同解釋 5莀四法印 6薇密續導論 8薄灌頂 11肄灌頂的準備 11肀守戒 12薈女性與佛教 13蚃密宗法門的實修道——事續 13蒃證得佛身 13袀本尊相應 14莆證空性的重要 14肅證得佛語 15袃證得佛意 15薁行續 16蒇瑜伽續 16膃無上瑜伽續 16莂樂與空 19芁死、中陰與再生 19蒈後禪修期 21薆圓滿次第 21螂肂引言芆在介绍西藏佛教徒所修持的佛法时,我通常都会指出:我们所修持的佛法,融合了小乘、菩萨乘和密乘(包括大手印等)的教授。因为很多人都已经接受了灌顶、传法等等,他们也许会发现对整个结构做解释,将有助于他们的修持。蚄我们生活过得非常忙碌。不管我们的行为是好是坏,时间绝不等待我们,永远变化不停地往前奔驰。此外,我们的生命也持续进行下去,万一出了什么差错,我们都不会重来。生命总是越来越短。因此,检查我们的心态就变得特别重要。我们也持续需要检查日常生活中的自己,这对于提供指导原则给我们自己,将有很大的帮助。如果每天我们都能以正念和觉知过生活,我们就可以不断检查自己的动机和行为。我们可以自我改善和转化。虽然我对自己还没有多大的改变或改善,但总是一直往这个方向努力。在我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我发现从早到晚不断检查自己的动机,对我帮助很大。膁在这些开示中,我主要介绍可以改进诸位的工具。正如诸位可以将你们的头脑带进实验室,以深入检查你们的心理功能,让诸位能够以正面的方式来重组它们。尝试改善自己,是佛教修行者应该抱持的观点。薈其它宗教徒,如果对佛法感兴趣,又喜欢以禅修等佛教特殊法门来发展慈悲,就可以把佛法融入他们的传统和修持之中而得益。莇在佛典之中,说明了许多不同的信仰和传统体系。这些体系,称为“乘”,包括人乘、天乘、小乘、大乘和密乘。螃人乘和天乘说明如何在此世改善生活,或如何在来世转生人、天善道的方法的技巧。此一体系强调行为端正的重要性。行善止恶就是过着正道的生活,可以在来世往生善趣。薀佛陀也开示了另一类的乘——梵乘,包括摒弃离外境、反观内心的禅修法门,以求专注。行者可以藉助这些法门,得到轮回界的最高级生命。芈从佛教的观点来看,因为这些不同体系可以带给众生极大的利益,所以都值得尊敬。然而,这些体系并不能提供解脱痛苦和轮回的法门。达成这种解脱境界的法门,可以让我们克服轮回主因的无明。这个解脱轮回的体系,名为声闻乘或独觉乘。蒈在这个体系中,无我观只是以人无我来说明,尚未谈到法无我。但在大乘体系中,无我观则不只限于人无我而已,还包括一切法皆无我。当这种无我观产生深广的智慧时,我们就不仅可以去除无明和无明所衍生的烦恼,还可以净除它们所遗留下来的习气。这个体系,称为大乘。膅最高的法门称为密乘,不仅包括提高空性悟证或觉悟心的技巧,还包括打通身上脉轮的技巧。利用身上的四大,我们可以加速证悟、去除无明及其习气的过程。这是密乘的主要特色。芄现在我将从进化或历史的观点,详细说明上述重点。聿根据从克什米尔进入西藏的班智达释迦室利,释迦牟尼佛示现于二千五百年前的印度。这种说法符合上座部的观点,但根据某些西藏学者的研究结果,佛陀是在三千余年前出现于世。另一群学者说是二千八百余年前。这些不同学者都以不同理由支持他们的理论,但终究而言,论点都相当模糊。膆有关于我们的导师释迦牟尼佛的年代,没有人确实知道,甚至连佛教界都众说纷纭,对于这一点我个人感到十分丢脸。我一直在认真思考,是否可以做些科学研究。印度和西藏都有舍利,相传是佛陀本人的舍利。如果这些舍利可以用现代科技来验证,我们也许可以建立正确的日期,其帮助将非常大。芃我们知道,从历史来看,佛陀跟我们大家一样,都是出生为普通的人。他接受王子的教育长成大人,结婚,生有一个儿子。之后,他观察到人类的老、病、死苦,就完全舍弃世俗生活。他历经苦行和精进禅修,最后成就正等正觉。螃我觉得他所展示的觉悟之道,为他的追随者立下非常好的典范,因为这是我们必须尊循的修行路。净化你的内心一点也不容易,需要很长的时间和艰苦的修行。因此,如果你选择修持这种教法,一开始你就需要坚强的意志力和决心,接受修行路上将有许多许多障碍,而且决意纵使有这么多的障碍,你将继续修行。这种决心是很重要的。有时候,我们似乎可以这么说:虽然释迦牟尼是借着巨大牺牲和艰苦修行而开悟的,我们这些佛弟子却可以轻松成佛,不必像他那样艰苦修行和吃尽苦头。因此,我认为佛陀的故事可以给我们启示。蝿根据传说,佛陀在开悟之后,四十九天之内他并没有公开说法。佛陀初转法轮的对象,是过去修苦行时的五位同伴。因为他放弃苦行,他们就离他而去,即使在佛陀开悟之后,他们

嘉华仁波切:西藏佛教的修行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一花一叶
  • 文件大小114 KB
  • 时间2019-05-2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