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编制依据山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太原大学新校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有关场地平面图公司多年来在太原地区的施工经验。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二、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太原大学新校区一期工程第三标段C-3理科院系楼工程,工程位于太原市教育园区,㎡,本工程地下1层,地上5层,,,。本工程主体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基础结构形式为桩承台+防水板基础,地基处理采用静压500×500管桩。抗震慑防裂度为八度。本工程均为六层多层建筑,建筑工程等级为二级,耐火等级一级,防水等级二级,建筑安全使用年限50年。三、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场地地下水类型属潜水,~,,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及地下径流侧向的补给,地下水位受季节降水量所控制。变化幅度在1M左右。四、降水设计方案依据本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及基坑开挖深度和现场自然地坪标高,结合本公司基坑降水经验,本基坑降水采用大口径井点降水方案,:10m左右降水井井径:600㎜滤水管管径:300㎜(无砂管)滤料:2~4㎜(细砾石)降水井间距:10~13m井身结构见附表一。。本次降水工程井点的布置一般间距为10~13m,。同时在施工中利用收集到的有关水文地质资料,抽水试验成果再作适当调整。,地下水位较高变化较大,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及地下径流侧向的补给,其含水介质渗透性差;因此,含水层进行降水具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保住本基坑降水效果,本次降水在部井和施工中采用如下几个方面的技术措施:加深降水井深度从水文地质资料分析,含水介质为粘性粉土,渗透性差,涌水量小的特点,因此加大降水井深度以增大渗流梯度,确保降水效果。完善成井工艺、确保成井质量由于本次降水涉及到含水层属上层滞水含水层,且各含水层渗透性较差,含水层赋存层位变化较大。因此,只有完善成井工艺才能确保成井质量。在降水井施工过程中,采用多次反复、内部循环洗井法洗井。加设引排设施依据本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含水介质均为粉质粘土、砂质粉土,其持水度大,均匀性差,基于上述特征,在施工中如出现坑壁、坑底渗水现象,可采用加设引排设施,以确保基坑及基础施工的正常进行。——测量施放井点——钻机对位——成孔——下放井管——充填滤料——洗井——下放水泵——抽水。工艺流程图如下:、成孔:采用直径600㎜反循环钻机成孔,泥浆比重《㎝,方可下放滤管。2、井管安装:井管安放严格按现场技术交底进行,用4根竹片,10号双铁丝捆绑;关口内壁不错位,选择透水性良好的滤管安装于含水层对应部位。3、填砾:填砾前井管必须居中,使填砾厚度均匀,滤料应从井管俩侧慢慢对称填入,以防滤管中途卡塞及井管错位,填至井口1~2m时用粘土填实。在填滤时如发生井口反砾现象,应及时停止填砾,查明原因进行处理。4、洗井:洗井为关键性工艺,在
基坑降水施工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