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话说香山】圣母最爱的香山金莲花(2010-05-2013:43:48).. 金莲花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多分布于海拔1000—2200米山地草坡或疏林下,高30—50厘米,叶片五角形深缺裂或菊叶形。夏季开花,金黄色。 金莲花原本在北京没有种植,香山的金莲花是从五台山移种的。五台山五座台顶,不论山坡、草地和林间,金莲花随处可见。特别是六月大法会期间,正值金莲花盛开之时,满山遍野一片金黄色,散发出馥郁的香气,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佛教崇尚莲花,将莲花视为教花。西方极乐世界又称莲花净土。而五台山山上气候高寒,喜温畏寒的莲花难以生存,所以五台山佛教徒便将旱地金莲视为本地佛教的象征。五台山旧有一副对联云:“敷演清凉,四时瑞雪飘飞,幻出银装世界;恢宏极乐,六月莲花始开,翻成金色乾坤。”形象生动地说明五台山就是文殊菩萨所在的莲花净土。 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巡幸五台山,对金莲花倍感兴趣,圣心大悦,即席书写《金莲映日并序》一诗云:“正色山川秀,金莲出五台。塞北无梅竹,炎天映日开。”其诗注曰:“广庭数亩,植金莲花万本,枝叶高挺,花面圆径二寸余。日光照射,精彩焕目。登楼下视,直作黄金布地观。”吴振棫《养吉斋丛录》卷之二十六曾云:“五台山有旱金莲。七瓣,两层。心亦黄色,碎芷平正,有尖黄瓣,环绕若莲而小,六月盛开,遍地金色。圣祖有金莲花赋。后由五台移植避暑山庄,今香山亦有之。” 确实,早在康熙时期,金莲花就已盛开在承德的皇家园林中,避暑山庄中康熙皇帝亲题的三十六景,其中第二十四景即为“金莲映日”。《清高宗(乾隆)御制诗全集》载:“金莲花生于五台,初不知何名,皇祖赐之名而植之避暑山庄,兹香山亦种之,是卉宜于山,故繁滋特茂焉……” 香山的金莲花主要集中在来青轩四周,金莲花期大多正值乾隆居住香山之时。乾隆皇帝一生多次游性、驻跸香山静宜园,留有诗作一千七百余首,其中很多提及金莲花。乾隆十四年偶临香山山馆,恰值此花敷荣,辄以命篇曰:“林斋治圃种金莲,的的舒英映日鲜。拟合送归学士院,不然宜傍老僧禅。谁雕琥珀为趺蕚,最厌胭脂斗丽妍。设使因风落天半,维摩室应绕床前。” 乾隆不仅用诗赞扬金莲花的形色之美,在诗作中更是记录和回顾了圣祖康熙皇帝、乾隆生母孝圣皇太后(1692-1777年)等在西巡五台和燕居西郊时欣赏金莲花的情景,特别是孝圣皇太后最喜爱此花,并说“圣母最爱此花(金莲花),开时必先献。”每当来青轩外花开时,管理香山的园吏都会采撷鲜花置于水瓶中恭献给太后。因此,在孝圣皇太后去世后,面对香山园吏依照旧例送来的金莲花,乾隆皇帝不禁睹物思人,发出了“四载熏风一弹指,思将谁献益潸然”的喟叹。可见,金莲花不仅以其娇艳的美丽为宫廷园囿和帝后生活增添了色彩,同时也承载了一定的人文和历史内涵。 乾隆五十九年(1794)农历四月,时年84岁的乾隆帝在来青轩亲笔绘制《金莲花图》一轴。此画轴为藏经纸本,墨笔画。,。本幅自题云:“金莲花发映新阶,着雨清妍不染尘。此是祗陀园里地,故应长者布来匀。香山金莲花开,玩芳得句,兼为写生。甲寅清和月下浣之三日制于来青轩。”钤“写生”朱长方、“乾、隆”朱文联珠、“笔端造化”白方印。幅上又钤有“古希天子”朱圆、“太上皇帝”朱方、“八征耄念之宝”朱长方、“欢喜园”朱方、“游六艺圃”朱长方以及“石渠宝笈所藏”朱方印等。 乾隆皇帝的这幅作品,是他传世作品中为数不多的写生绘画,乾隆五十九年是他去世前六年,而从乾隆五十二年开始,乾隆的绘画创作数量急遽下降,每年仅1-2件,且大多为新年应景之《岁朝图》。因此,这件《金莲花图》轴,对于了解其晚年生活和绘画创作情况也是不可多得的史料。2010年5月15日晚举行的中国嘉德2010春季拍卖会上,此画轴以1008万元人民币成交。 时值初夏,香山勤政殿后的林荫草地内金莲花次第绽放,回眸历史,不禁使我感慨乾隆皇帝的一份孝心。乾隆题咏香山金莲花诗词九首(2010-05-2113:18:50)转载▼标签:典故话说旅游名人摄影生活文化香山原创杂谈植物轶事金莲花乾隆十一年(1746年)五台佳种迎薰到,布地黄金是泽芝。天上锡名曾入画,人间撷秀少题诗。(是花产自五台,皇祖时移植避暑山庄而赐今名。)齐宫步处原来假,唐院分余只合吹。映日楼高庄避暑,花开每忆廿年时。 金莲花乾隆十四年(1749年) 金莲花生于五台,初不知何名,皇祖赐之名而植之避暑山庄,兹香山亦种之,是卉宜于山,故繁滋特茂焉,偶临山馆,恰值敷荣,辄以命篇。林斋治圃种金莲,的的舒英暎日鲜。拟合送归学士院,不然宜傍老僧禅。谁雕琥
【话说香山】圣母最爱的香山金莲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