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①理解诗中塑造的昭君形象②:如何正确对待挫折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朗读背诵二、赏析诗文:, 生长明妃尚有村。 “壑”:山谷,山沟。 “赴”:奔向,投向。“荆门”:山名,位于湖北枝城市西北,东眺武汉,西临三峡,南望潇湘,北通川陕,素有“荆楚门户”之称。“尚”:还有。“明妃”:王昭君,西晋时因避晋文帝司马昭讳,改为明君、明妃。①诗人由近及远,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赴”本是一个普通的字眼,但在此作者用拟人手法把迤逦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换之姿。借此引出歌咏对象王昭君。②“生长明妃尚有村”,写昭君家乡的自然风光,侧面烘托昭君坚强的性格。清人吴瞻泰说:“发端突兀,是七律中第一等起句,谓山水逶迤,钟灵毓秀,始产一明妃。说得窈窕红颜,惊天动地。”意思是说,杜甫正是为了抬高昭君这个“窈窕红颜”,要把她写得“惊天动地”,所以才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她。杨伦《杜诗镜铨》说:“从地灵说入,多少郑重。”亦与此意相接近。, 独留青冢向黄昏。 颔联对仗很工整:“一去”对“独留,“紫台”对“青冢”,“连”对“向”,“朔漠”对“黄昏”。效果:使内涵相当丰富,上句写她生前的不幸与孤苦,下句写她死后的孤寂与冷落,一句话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 环珮空归月夜魂。 “省识”:注释纷纭,有读作shěng,作“减”“少”解;也有读者xǐng,作“辨识”解。作无论哪种读法和解法,这句讽刺了汉元帝只看画图不看真人的昏庸。上句“春风面”写昭君颜容之美丽,用典故指出昭君悲剧的根源。 下句“环珮”是女子佩戴的饰物,用来借代昭君,“月夜魂”点出她对故土深沉的爱。一个“空”字,将诗人的同情之意、悲愤之情传达得淋漓尽致。,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看法?正是因为元帝的昏庸,才造成了昭君魂魄空回的悲剧,表达了诗人对昭君悲剧命运的深深同情,也表达了对昏庸元帝的讽刺。? 杜甫的诗题叫《咏怀古迹》,显然他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是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的。他当时正“飘泊西南天地间”,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虽然他在夔州,距故乡洛阳偃师一带不象昭君出塞那样远隔万里,但是“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洛阳对他来说,仍然是可望不可即的地方。他寓居在昭君的故乡,正好借昭君当年相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自己想念故乡的心情。,分明怨恨曲中论“千载”:怨恨时间之长“分明”:怨恨之强烈既然昭君的悲剧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她对元帝持何态度?“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至此,作者
咏怀古迹(其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