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改善策略篇一:人际关系极其改善与测量第八章人际关系及其改善与测量1 人生的美好是人情的美好, 人生的丰富是人际关系的丰富。一哲学家的话2 。。。。。人际交往的困惑3 第八章人际关系及其改善与测量第一节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第二节人际关系的原则第三节建立与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具体策略第四节人际关系的测量4 第一节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一、人际关系的概念二、人际关系的状态三、人际关系对行为的影响四、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五、人际关系的深入5 第二节人际关系的原则一、交互原则二、功利原则三、自我价值保护原则(尊重)四、人际吸引水平的增减原则五、平等原则六、相容原则七、互利原则6 第四节人际关系的测量一、社交测量法的原理二、社交测量法的步骤三、图形法社交测量结果的处理8广义狭义指人们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心理距离),与人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人际关系指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角色关系、文化关系、心理关系等一切方面。一、人际关系的概念9 人与人的心理距离缩小: 双方互相理解、信任,可形成和谐、谅解和愉快的心理环境,有安全感,有利于心理健康。10 人与人的心理距离拉大: 双方关系不融洽,可产生压抑、烦恼和紧张的感觉,有损于心理健康。严重者可出现仇视,甚至犯罪。11 有关人士对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的评议心理专家评议马加爵可能是一个有人格障碍的人,一方面属分裂性质,表现在他性格内向、孤僻、不爱与人打交道;另一方面属攻击性质的人格分裂。其心理处于一种扭曲心态。同学评议马加爵平时让人觉得怪怪的,不爱说话,和同宿舍的同学关系一般,常常指责别人。12 二、人际关系的状态第十一章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13切记无论人们的关系多么密切、情感多么融洽,也无论人们主观上怎样感受彼此之间的完全拥有,关系的卷入者都不可能在心理上取得完全一致。两个人是两个世界、两个理解的基点、两个情感的基点、两个利益的基点。14 、抉择和初步沟通等多方面的心理活动。彼此探索双方在那些方面可以建立真实的情感关系。相互提供真实的评价性的反馈信息、提供建议、彼此进行真诚的赞赏和批评。可以允许对方进入自己高度私密性的个人领域,分享自己的生活空间和财产。16 (一)自我暴露的范围与深度17 (二)自我的层次第一层:最表面水平,自我情趣爱好第二层:自我的态度第三层:自我的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状况第四层:最深层次的、隐私方面18思考与讨论人际交往是否是越多越好,为什么?19 、彼此独立的需要。哲学家说:过多的交往使人浅薄。 两种截然不同、彼此独立的需要人身上有两种截然不同、彼此独立的需要: 一方面,人需要获得明确的自我价值感和安全感,需要进行社会比较,因而需要与别人共处,需要与别人交往并建立和维持稳定的关系。另一方面,人也需要有内省的经验,有无拘无束、自由表现自己的机会,因此需要有独处的时间,需要暂时地远离和逃避别人。21 社会接触的实验社会心理学家(,1971)的实验证明,对于过多的社会接触,人们或早或晚会产生同样的消极反应。把自愿参加实验的被试成对地关在一个屋子里时,随着时间的延长,被试彼此进行交往的时间也随之减少。在奥特曼的研究里,被试被成对地关在一起8天。结果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同伴的兴趣越来越下降,注意也越来越退回自己的心理世界。前4天,50%醒着的时间与同伴沟通。后4天降为25%。另一个实验,5名被试在一起呆了12个星期。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被试越来越不想说话,到后来竟发展到相互之间视而不见,一言不发,充满了一种沉寂、肃穆的气氛。22 哲学家说:过多的交往使人浅薄原因如下: 一是社会交往的情境要求人们检点自己的行为,使人们的行为表现受到限制。越正式,限制感越强烈,越难以自由自在地表现自己,使我们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真实期望去做。二是在社交情境中,我们必须将注意力或多或少地投向别人,留心别人的状态和反应,这就使我们不能潜心于体味自己的经验,对自己的外部表现进行自我评价,更不能很好地反省自己的内部状态。不能有良好的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自然就缺乏有效的自我矫正,缺乏应有的自知。23 心理学家的解释科学研究证明(,1960),人的机体作为一个信息加工和综合性的需要系统,不仅需要
人际关系改善策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