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暴雨积水成因分析与模拟
龚伟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南京(210098)
E-mail:ecvita@
摘要: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暴雨积水现象日益突出。本文在深入分析积水成因的基础上,
运用数值模拟技术,建立了城市产汇流、管网有压流和泵站控制等模型来模拟积水现象。并
用上海市徐汇区进行了验证,证明模拟结果是良好的。
关键词:城市暴雨;积水原因;城市排水;积水模拟
1. 引言
近20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城市地区由于人口密集,物资和财产密度
不断加大等特点,高强度暴雨积水形成的洪涝灾害对城市化地区产生的威胁和带来的损失愈
来愈大。灾害一旦发生,不仅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严重的话还可能危及人民和集体
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破坏城市整体形象。通过对暴雨积水形成原因的分析,可以找出防汛工
作中的薄弱点与空白点,由此加以改进,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同时,如何对城市地区地面
积水的发生区域及形成过程进行预测,以有效地分析涝情可能造成的后果,及时可靠地制定
城市排涝减灾对策和措施是日前城市防汛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2. 城市暴雨积水成因分析
城市地区的流域特性
相对于天然流域而言,城市地区的水文气象特性和产、汇流机制远较前者复杂。
首先,城市地区由于城市化影响产生的“热岛”、“尘罩”和“雨岛”效应,影响了区域的降
雨特性。主要表现为汛期大暴雨次数及在大暴雨中降水总量和平均雨强增大,使得城市地区
暴雨出现的几率明显增加。[1][2]
其次,城市化的过程,显著改变了土地利用特性,致使城市地区与天然流域的产汇流特
性大为不同。土地利用特性的改变突出表现为建筑物密集、高楼林立、道路纵横交错,绿化
率和水面率降低,增加了不透水面积,天然透水面积的比率却大幅下降。由此直接改变了当
地雨洪径流的形成条件,导致径流总量增加,流速加大;峰量增高,峰现提前,历时缩短。
再次,为了迅速排出城市地区产生的雨水径流,市政部门兴建了排水管网系统。加上地
面沉降等因素,低洼区不得不依靠泵站动力抽排的强排水模式。这使汇流速度显著加快,而
入河强度明显提高。
最后,我国城市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往往存在与水争地,侵占河道,破坏水系的现象,
致使城市地区水面率大幅降低。结果使得城市滞蓄雨洪的能力急剧减弱,影响城市的防洪安
全。
城市地区暴雨积水的形成原因
综合来说,城市暴雨积水的产生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3-5]:
(1)自然原因:
○1 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等原因,暴雨次数增多和强度加大。○2 沿海城市多属感潮河网
地区,地势平坦,如暴雨时恰逢外河道发生高水(潮)位时,会影响到城市排水能力,内河
-1-
水无法外排。同时,为保护防汛墙设施安全,防止河水漫溢,防汛泵站停泵,从而造成暴雨
积水。特别是遭遇风、暴、潮“三碰头”时,情势更加严峻。
(2)排水设施抵御暴雨能力不足:
○1 较多老城区的设计暴雨重现期标准偏低,当遭遇超标准暴雨时,容易造成暴雨时积水。
○2 一些系统泵站和主干管线虽已建成,但收集支管由于种种原因尚未完善,造成实际排水能
力达不到系统标准。系统中一些地区管道处排水系统的末梢,或下游管道管径偏小造成瓶颈
城市暴雨积水成因分析与模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