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武侠篇一:金庸简介金庸(1924年3月10日—),男,当代知名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香港最高荣衔“大紫荆勋章”获得者、华人作家首富、原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本名查良镛,1924年3月10日(农历二月初六)生于浙江海宁,1948年移居香港,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1-2](后并入华东政法大学[2]),是香港《明报》创办人。创作有“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及《越女剑》等15部武侠小说。金庸小说继承古典武侠小说精华,开创了形式独特、情节曲折、描写细腻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侠义的新派武侠小说先河,深受欢迎,不少文坛才子和读者都提笔撰写书评,形成“金学”研究的风潮,亦被改编成影视剧集、游戏、漫画等产品。金庸是新派武侠小说公认的盟主,被普遍誉为武侠小说作家的“泰山北斗”。其作品艺术成就之高、影响力之大,至今无人能与其比肩。1999~xx年,金庸曾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2016年6月被爆89岁的金庸在北京大学读博士。篇二:当代文学史写诗叙事诗:五六十年代,叙事诗有了较大发展,这个时期发表的长篇叙事诗,即是一些抒情短诗,也有着人物、场景和事件的根等。李季、闻捷、张志民等,是当代“写实”性叙事诗的主要代表者。政治抒情诗:在政治抒情诗中,诗人往往以“阶级”或人民的代言人的身份出现,表达对当代重要事件,社会思潮的评说和情感反应,并保持与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同步于统一。革命历史题材小说:是对中国大陆20世纪50—70年代一大批作品的文学史命名。在这一时期,革命历史主要指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就是指描写这段历史的小说,它主要讲述革命的起源,英雄传奇,革命艰难曲折的过程以及最终的胜利,它主要包括革命史诗,革命传奇,革命成长小说三种类型。革命传奇小说:1、传奇性的凸显与确立:包括神奇、惊奇和巧合。与“传记性”存在差异,具有虚构性,“奇”与“性”结合。2、成功塑造了传奇英雄群像(受到传统小说“主虎将”模式与《水浒》108条好汉模式的影响,“主虎将”模式:古典武侠或历史演义中以五种性格(忠诚、勇毅、胆识、粗犷、朴实耐劳)扬成主要英雄人物的基本任务模式:同好汉模式一样,各怀绝技,各具个性)3、布局谋篇追求传奇性(连环布局,环环相扣,注重情节的曲折性,故事的悬念感,故事的浪漫夸张和正反两方面的强烈对比) “指以传奇方式写作的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继承的是四十年代马烽、西戎的《吕梁英雄传》的传统,注重小说的传奇性、可读性,从中国古代英雄传奇演变而来,也可看作是民国旧派小说的一种变体。它大致可分为战争传奇和地下斗争传奇两种,前者包括如《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烈火金钢》、《苦菜花》等作品,后者则包括如《红岩》、《野火春风斗古城》、《小城春秋》等作品。”人物展览式:老舍在《茶馆》一剧中采用的独特的戏剧结构形式,是老舍对话剧的创新和贡献。这种戏剧结构突破传统戏剧以故事情节为结构线索的方法,而以人物活动为结构要素,让主要人物贯穿全局,次要人物两头相承,其他人物根据剧情需要来去自由,这种结构形式使众多人物主次分明,面貌清晰,在时代的大背景下凸显不同人物的个性与命运。 50—70年代中国诗人的组成情况 1、诗坛主力:郭小川、贺敬之、闻捷等。在五六十年代进入创作生涯的旺盛状态。 2、建国前已经成名的诗人:郭沫若、臧克家、艾青等,在这个时期调整诗风以适应新的时期 3、初登诗坛的青年诗人:李瑛、顾工、公刘等,充满活力与激情 50—70年代中国诗歌发展的局限性 1、缺乏丰富多彩的流派,个性化严重衰退(刚强有余、内涵不足) 2、诗歌形式僵化(对“民歌体”极端推崇) 3、诗歌功能的单一化(诗歌成为政治工具,使诗歌之美失落) 郭小川建国之后诗歌创作的三个时期 1、50年代:诗的探索时期——《向困难进军》、《望星空》、《将军三部曲》 2、60年代:诗作的成熟期——《厦门风姿》 3、十年动乱时期:诗作的深化期——《团泥洼的秋天》、《长征组歌》、《战士诗人》革命历史小说的几种类型革命史诗小说、革命传奇小说、革命成长小说革命短篇小说的两种类型悲壮派战争小说和清丽派战争小说艺术散文在十七年间的两次崛起第一次崛起:(1956年至反右前夕)作品的数量之多,质量之高,都明显的超过了前六年的总和。第二次崛起:(1961年初到1962年) 十七年间话剧的三个发展阶段 1、1953年到1957年:话剧创作发展快、收获大、题材和风格各有开拓。这个时期是当代话剧的第一个丰收期。《茶馆》是最大的成就。 2、1957年下半年到1962年:遭遇波折 。(避开了当时社会生活中那些虚夸不实的东西的直接反映,以古喻今,古为今用。
古典武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