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放射科拍片质量,我科特别成立拍片质量评审小组,每月随机抽取CR片40-50张评测,CT20-30张评测。参照《放射科管理与技术规范》及《CT影像质量标准》为基础。实事求是,严格把关。力求放射科拍片质量逐步提高。::组长:于清山组员::负责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小组的管理,定期检查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小组的图像质量评价情况,监督图像质量评价小组工作的执行。组员职责:在组长领导下负责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小组的具体工作,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出现问题及时向组长汇报并采取措施。二具体要求内容:CR影像质量要求一般要求1、X线照片满足影像诊断要求。2、X线照片标识,左右标志正确,检查号、检查日期、检查医院、被检者姓名、性别、年龄、图像放大比例或比例尺等信息完整。3、用片统一,用片尺寸合理,分格规范,照射野大小控制适当。成人胸片不小于11×14英寸。4、图像放大比例一致:正位片与侧位片或斜位片放大比例一致。同一部位不同时间摄片放大比例一致。成人胸片放大比例不小于65%。5、整体画面布局美观,影像无失真变形。除上述一般要求外,优质图像标准1、密度合适:(-)。2、层次分明:参照《放射科管理与技术规范》中放射科技术质量标准。3、摄影体位标准:参照《放射科管理与技术规范》中放射科技术质量标准。组织影像应符合正常的解剖投影,无失真。4、照射野大小合适:被检部位影像全部在照片上显示,但不应过多包含非检查部位,尤其是内分泌腺;重点组织界限清楚;脊柱应含相邻椎体;四肢长骨应至少包括1个邻近关节;肋骨应包括第1或第12肋骨。5、无体外伪影。 6、无运动伪影。7、特殊检查体位应标注。8、胶片无污片、划片、粘片、指纹。CT影像质量要求根据临床检查要求和疾病诊断需要,合理选择扫描部位、扫描参数、检查序列。扫描范围必须包括整个被检查器官或部位。选择合适窗宽窗位,因头部外伤的头颅CT扫描必须右骨窗。肺部扫描必须有肺窗和纵膈窗。.对于CT检查,在满足诊断的前提下,尽量减少X线剂量。定位标识明确,一般信息完整。CT照片应有定位像。CT照片排列顺序:横断位:躯干从上到下,四肢由近到远。冠状位:由前到后;矢状位:由右到左。对不同检查部位的CT影像质量标准,参照《放射科管理与技术规范》、《CT影像质量标准》。CR影像评价内容及方法项目 评价内容和方法 扣分图像对比 看电脑图片或胶片图像,对比欠佳 5图像层次 看电脑图片或胶片,层次欠分明 5投照野控制 投照野过大或包括不全 5伪影不影响诊断的伪影,如内衣扣、金属线 5 有可能误认为病变的伪影 50 伪影范围较大,掩盖诊断区 50 呼吸伪影或运动伪影 5~10 抽查胶片,有污片、划片、粘片 5图像标识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