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螆活字印刷芀袁1、胡国祥:传教士与近代活字印刷的引入,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3)。羅P88-89中文活字的研制主要是由传教士进行的,而且主要是在传教士的印刷出版活动中得到实际运用。经过三个阶段的不断改进与完善,传教士基本上解决了中文活字制造的问题,同时也发明了快捷实用中文排版检字方法,为中文印刷使用西方近代活字印刷解决了最基本、最关键的技术问题,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中文活字印刷技术。羃羂薀张松顷:论活字印刷术之未成为我国古代图书制作方式主流的原因,河南图书馆学刊,2004(02)。肅P76印刷术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古代印刷术大体上可分为活字印刷和雕版印刷两大类。我国作为印刷术的最早发明国,一直以来都是雕版印刷占据着主要位置,活字印刷得不到有效地推广,技术上长期徘徊不前。据统计,清末版本目录《增订四库简明目录》共著录历代书籍七千七百四十八种,约计不同版本两万部,其中活字印本只有二百二十部,约占总数的百分之一强。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活字印刷在我国古代图书出版事业中一直未能成为主要的图书制作方式。相反,受中国活字技术影响的西方,却很快发展起现代印刷技术,并凭着技术优势取代了雕版印刷的传统地位,中国也在近代不得不接受了这种来自西方的技术。那么,活字印刷术何以在中国古代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呢?本文通过对我国古代社会因素的分析,及对活字印刷术和雕版印刷术的比较来探讨这一问题莄螃“中国古代,印刷业务多集中在大、中城镇,而且书价很贵,士人多望洋兴叹,所以多借手抄以备用”(杨绳信《)中国版刻综录》)。图书的印本量一般很小。如清代铜字版的《钦定古今图书集成》,仅印了六十五部。莈膅P77政府的推广是一项技术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我国,统治者多视发明创造为“奇技淫巧”,从未给以足够的重视和支持,政府在活字印刷术的推广上不能起到示范作用。自北宋毕以来,活字印刷术基本上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仅靠民间的维系才得以缓慢发展,但都没有形成规模,时断时续。直到清代,政府才在活字印刷方面有所作为。清雍正四年印成铜字版《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并颁行《钦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这也是政府在活字印刷技术总结方面的首次贡献。有清一代,活字印刷略胜于前朝,与此不无关系。但政府在活字版螄的使用上并不是很热心,清初宫廷刻的铜活字,在印成《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后,一直被束之高阁,到了乾隆年间,又因为政府财政困难,被炼铸为铜钱了。膁膇P78另外,封建文化往往使人们产生思维上的定势,容易固步自封,对发明创造的态度尤为如此。一旦一向创制趋于成熟,就习惯于使用而不思有所进取。活字印刷技术发明以前,雕版印刷在我国就已经较为成熟,人们习惯于使用。芅宋代以后,我国作为一个成熟的农业国家,缺乏刺激技术进步的动力,整个社会在一种逐渐熟透的文化背景下,走向僵硬、没落。可见,一个社会要想不断进步,就必须不断改革,锐意进取,有新鲜血液的输入才有希望。膅袃胡雄伟:清朝木活字印刷标准——解读《钦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标准科学,2009/04。膀【摘要】:《钦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是我国古代官方颁布的木活字印刷标准,涉及木活字的材料、加工、质量、管理、制版,以及字体、版式、印刷流程、活字流转使用等内容。该标准是清朝《武
活字印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