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律己
●政以正民,是以政成而民听。
《左传·桓公二年》正:端正。是以:所以。“政”就是导民于正道,所以政治上轨道而百姓听从。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
《老子》第30章佐:辅助。要以道义辅助君主,不以武力来征服天下。
●政者,口言之,身必行之。
《墨子·公孟》从事政务的人,嘴上说的,自己一定要做到,即言行要一致,以身作则,身体力行。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孟子·滕文公下》居天下之广居:指享受天下最优厚的待遇。身居高官厚禄的人,一定要坐得正,行得正。
●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
《韩非子·观行》目:眼睛。正:使之端正。须眉:胡子和眉毛。道:道义。
●不教之教,无言之诏。
《吕氏春秋·君守》不教之教:指身教。诏:教诲。谓以身体力行去感化别人,这是无言之教,也是最好的教化。
●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政矣。
《礼记·哀公问》正:公正,正直。从政:服从政令。按正道而行。
●政不正,君位危。
《礼记·礼运》正:端正,安定。政治风气不好,国君的统治地位就危险。
●正其本,万物理。
《大戴礼记·保傅》本:根本。物:这里指除自己以外的人和物。理:治理。根本正,一切都好治理。
●国之兴亡,在于政事。
汉·桓谭《新论·谴非》政:政治。国家之兴衰存亡,在于政治的成败得失。《后汉书》:“国之兴废,在于政事。”
●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
汉·董仲舒《对策一》正:端正。正心:指自己的心端正。说明万民淳正顺应是由统治者自我“正心”始。
●天下者,非一家之有也,唯有道者理之,唯有道者纪之。
汉·贾谊《新书·修语下》理:治理。纪:管理,领导。天下不是一家的天下,唯有道义的人才能治理好,领导好。
●存在于得道而不在于大,亡在失道而不在于小。
《淮南子·汜论训》得道:合乎正义。一国之存亡,在于道义之得失,而不在于力量之大小。
●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惟有道者处之。
《六韬·武韬·顺启》天下不是一人独有,只有有道义的人才配居其位。
●道之所在,天下归之。
《六韬·文师》道:正义。归之:归顺于它。
●处身行道,辅世成名。
汉·班固《答宾戏》道:正义。辅:帮助。修身行道义,救世立名德。
●贵爵而贱德者,虽为天子,不尊矣。
汉·韩婴《韩诗外传》爵:爵位。重视爵位而轻视道德的人,即使做了天子,也不高贵。
●道存则国存,道亡则国亡。
汉·韩婴《韩诗外传》道:旧指王道仁政,这里指正气。
●鱼失水则亡,人失道则丧。
《素履子·履道》道:道义。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指施行王道仁政的人。寡助:少人相助。
●屋漏者,民去之;水浅者,鱼逃之;树高者,鸟宿之;德厚者,士趋之。
汉·刘向《说苑·说丛》去之:离开该地。趋:奔向,追求。说明德厚才以聚集民心,招徕人才。
●宠位不足以尊我,而卑贱不足以卑己。
汉·王符《潜夫论·论荣》尊崇的地位不能使我尊贵,而卑贱的地位不能使卑下。
●马知良御,进取道里;人知善政,令行禁止。
汉·李尤《辔铭》知:这里有得到遇上之意。良御:好御手。道里:道路,巷里。说明良御能使马听从指挥,善施政令就会使民众令行禁止。
●治国者,圆不
施政·律己.rtf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