囫囵吞枣篇一:1课外文言文囫囵吞枣一囫囵吞枣客有日:“梨益齿而损脾①,枣益脾损齿。”一呆弟子思久之,曰:“我食梨则嚼而不咽,不能伤我之脾;我食枣则吞而不嚼,不能伤我之齿。”狎者②日:“你真是囫囵吞却一个枣也!”遂绝倒。(选自元·白珽《湛渊静语》) [注释]①损脾:损伤脾脏。②狎(xiá)者:喜欢开玩笑的人。狎,亲近而不庄重。③囫囵(húlún):整个儿,完整的。★自主练习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 我食梨则嚼而不咽 2、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梨益齿而损脾(2)、呆弟子思久之... (3)、不能伤我之脾(4)、遂绝倒..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梨益齿而损脾,枣益脾而损齿。(2)你真是囫囵吞却一个枣也! 4.“囫囵吞枣”这则故事对我们的学习有何启发? 四名落孙山吴人孙山,滑稽①才子也。赴举②他郡,乡人讬③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④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日:“解名⑤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选自宋·范公偁《过庭录》) [注释]①滑稽: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能不断地往外:流酒。比喻人能言善辩,语言流畅。②举:参加科举考试。③讬(tūo):通“托”,托付。④缀:附着。⑤解名:本是我国科举制度所规定的举人第一名,这里指中举的人。★自主练习 。(1)赴举他郡(2)乡人讬以子偕往.. (3)山缀榜末,先归(4)解名尽处是孙山.. 2.“更”有两个读音,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里主要有以下解释:①改变;②抵偿;③经过、经历;④夜至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⑤再;⑥更加;⑦另,另外。本文中“贤郎更在孙山外”的“更”,应读作___,应取第____个解释。 。(1)乡人证以子偕往。(2)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名落孙山”这一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什么? 答案: 1、我/食梨/则嚼而不咽 2.(1)对……有好处(2)很长时间(3)伤害,损害(4)于是、就3.(1)吃梨对牙齿有好处,对脾脏却有损害;吃枣对脾脏有益处,对牙齿却有损害。(2)你真是整个儿吞下一个枣呀!,学习时要多动脑筋,要加以分析思考,汲收知识时也是囫囵吞枣,是学不到真正的知识的。[译文]有客人说:“吃梨对牙齿有好处,对脾脏却有损害;吃枣对脾脏有益处,对牙齿却有损害。”有一个傻乎乎的年轻人听了这话,:“我吃梨的时候,只嚼不吞,(它就)不能损伤我的脾脏了;我吃枣的时候吞下而不嚼,(它就)不会损伤我的牙齿了。”有个喜欢开玩笑的人说:“你真是整个儿吞下一个枣呀!”大家听了,都笑得前俯后仰。答案 1、(1)前往,到(2)共同,一块儿(3)返回(4)尽头 èng⑤ 3.(1)同乡的人把儿子托付给孙山,与他一块儿前往(考试)。(2)举人榜上的最后一名是我孙山,而令郎的名字又在我孙山的后面。
囫囵吞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