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关键期:这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则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自我意识:是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意识。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状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学习: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有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是表示工作效率与动机的关系的。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曲线。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替代性强化:即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学习迁移/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具备有意识的提供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填空)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而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填空)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母的有意义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药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问题解决:是指在具有明确目标的情况下,却不明确达到目标的途径或方法,而运用一系列有指向的认知操作过程。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得倾向性。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地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心理辅导:是指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和服务,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依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与维持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其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各个方面做出良好适应。教学评价:是指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其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
教育心理学-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