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人力资源建设研究.docx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人力资源建设研究2018-01-1014:17:54时代经贸2017年19期王宇航+王宇红+王斌【摘要】作为中国人才资源聚集重要基地的京津冀地区,其人才资源规模、素质都处于全,但三地之间差异化较大,影响了人力资源建设力度。木文通过对影响人力资源建设的京津冀区域差异化因素分析,探讨了河北省人力资源建设路径,为河北人力资源建设提供借鉴。【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人力资源;差异化地理位世毗邻、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京津冀三地,得天独厚的区位、政治和人才??优势,使其成为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如今,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己成为国家重点发展战略之一,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不仅是振兴国家经济的需要,也是参与国际竟争的需要。京津冀区域被视为是继“长三角”和“珠三角”Z后又一个中国最具潜力的经济增长极。然而,京津冀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第三增长极,还要通过经济一体化、人才一体化进程的实现來验证。同时伴随着京津翼区域协同发展步伐加快,区域经济发展乂带动了区域教育水平的提升,提升了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进程的加快必然促使三地人才开发进程加快。然而,与京津相比,河北人力资源建设落后,急盂借势京津,着力提升河北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从而促进河北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一、京津冀区域差异化因素分析(一) 城市发展水平不平衡京津冀三地相比,京津两地发展水平高,城市发育成熟,人才集聚程度高,与河北差异较大。以2013年为例,2013年北京人均GDP达到93213元,天津的人均GDP为99067元,,,,,,,,,,[1,2],城市发展水平不平衡影响了人才流动的热情,京津一直是人才聚集的首选地。(二) 产业结构差异化从产业发展看,北京第三产业占了绝大多数,表现为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天津和河北处于二、三、一的产业结构,天津工业虽然仍是推动天津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但天津工业处于后工业时期,而河北省处于工业的中期,第三产业比较落后,农业比重较高,高于全。产业结构差异化,影响了人力资源区域选择的热情[3],京津是高科技人才聚集地。(三) 人力资源分布不均衡由于历史、文化、经济、体制等方面的原因,京津冀三地城市规模差异较大,人才资源分布不均衡,河北省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与一体化的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不匹配,与北京、天津相比,河北省专业技术人才、高科技人才等高端人才短缺,与京津两市差异明显[4]。(四)人才开发观念、机制创新、市场化配置差异北京、天津两市人才开发、人才机制较先进,使其人才资源市场比较完善。相比而言,河北省人才开发认识不高,人才机制创新、市场化配程程度不够等现象普遍存在,加上传统体制的约束,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等物质因素的影响,导致河北省劳动考素质和劳动效率整体相对偏低。从每万人拥有的专业技术人员排名看,北京排名第一,天津排名第二,而河北排名仅占十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人力资源建设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