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数学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docx例谈数学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学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数学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以学习《角与三角形的认识》单元知识为例,谈谈数学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关键词:学具;动手操作;辅助教学;学习兴趣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逐渐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上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数学学具作为课堂上学生动手操作时最主要的工具,日益显示出其积极的作用。数学学具的使用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更要求学生形成有效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讨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关于数学学具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作用,每一位教师都有所了解,但却极少在日常教学中使用学具辅助教学。在刚刚任教四年级数学时,我对学具的使用也不太重视,甚至可以说“无视”学具的存在。课堂教学中,尽管也会引导学生使用学具,但大都是表面文章,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在运用学具教授《角与三角形的认识》这一单元的知识时,我真正体会到了数学学具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作用。在此,结合在该部分知识教学中学具的使用情况,谈谈数学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一、 使用学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跟其他学科相比较为枯燥,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相对不高。为此,教师必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而运用学具就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方法。在教授关于角与三角形的知识时,结合教材中的配套学具,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把三根长短不等的小棒围成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并在操作过程中很自然地知道三角形是由三个角、三条边和三个顶点组成的。然后,可让学生来回拉动三角形学具,从“手感”的比较中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样的教学设计使教学活动在动态中进行,使儿童把外显的动作与内隐思维活动和谐地结合在一起,顺应儿童好奇、好动的特点,能集中儿童的注意力,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二、 使用学具可以促进学生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协调发展数学是数与形结合,数是其中的抽象部分,而形是其中的具体部分,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促使学生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而数学学具的使用可以使学生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具体操作,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地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融合在一起,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学习三角形中内角的关系、边的关系时,单纯依靠抽象思维泛泛地讲解,学生很难理解,但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索,通过剪、切、拼来体验“三角形内角和为180°”,通过测量、计算认识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了解了并在动手实践中明确了内角之间和边之间的关系,既教学了新知识,又加深了理解,记忆深刻,在小小学具的帮助下,学生很快将复杂、抽象的知识掌握了,并且能够很好地运用。三、 使用学具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背景下,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的协调发展。数学是一个思维的过程。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在数学课堂中,学具的使用能够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动手操作机会,为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学生在探讨三角形的特性时,利
例谈数学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