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价值链看全球供应链_中科院从全球价值链看全球供应链,从全球制造中心看中国风险管理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ttp://mail:******@,李毅学(冯李汪物流金融工作室)冯李汪物流金融工作室2008年5月,汪寿阳、冯耕中和李毅学等教授共同发起成立了“冯李汪物流金融工作室”。工作室重点关注物流与供应链金融的系统解决方案、物流与供应链金融产品设计、物流与供应链金融系统控制平台构建以及物流与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等重要问题的研究与产业化推广工作。**部分理论成果包括专著《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创新:存货质押融资风险管理》和《物流与供应链金融评论》,在国内外期刊、会议等上发表了论文90多篇,相关研究已连续四届获得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论文一等奖。(续)冯李汪物流金融工作室部分理论成果简介《物流与供应链金融评论》简介(1)本书从理论、行业、企业等多个层面,对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评论,探寻了物流与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奥秘;(2)应用了金融系统工程等最新的理论成果,为物流与供应链金融的后续研究提供了较好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思路;(3)整理了一些典型的物流与供应链金融案例并进行了分析和评论,有助于以管窥豹透视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发展的中国图景;(4)对近期发生的一些热点话题和重要议题进行了解读和评论,有助于预测物流与供应链金融的未来轨迹、把握业务拓展方向。*《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创新:存货质押融资风险管理》简介拓展物流与供应链金融蓝海领域,关注存货质押融资业务典型模式,融合金融系统工程理论最新思想,创建存货质押融资风险管理框架,打造业务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平台,研究关键风险控制指标决策技术,突破存货质押融资风险管理瓶颈,支持供应链物流资金流全程整合。**(1)政策研究报告2002年——2004年,主持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库存商品融资业务作业规范》;撰写了相关政策报告,并已上报中央,对高层决策起到了辅助参考作用。(2)“存货质押融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应用与平台构建“存货质押融资管理信息系统(e-InventoryFinancingWindows)”已获得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证书(软著登字第069731号,2007年),并正在构建供应链金融业务控制与风险管理系统化平台。(3)与银行和企业合作理论成果和技术方法工具已应用于相关银行与企业的物流金融创新中,并产生了经济和社会效益。(4)报刊专栏与“现代物流报”合作创办了物流金融专栏。(5)行业发展报告从2007年起,已经连续4年在《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上发布“中国物流金融业回顾与展望”的年度预测报告;从2009年起,连续两年在《中国仓储行业发展报告》上发布了“中国仓储金融服务分析与展望”的年度预测报告;定期主持了几个物流金融和仓储金融的全国性论坛,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成果应用与推广*报告提要从全球价值链来分析当今的全球供应链,试图提出和讨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一些关系与发展问题;另外一方面,试图从全球制造中心来讨论中国的风险管理,并重点介绍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报告框架案例剖析1全球价值链发展状况2全球供应链治理与控制3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新动向——供应链金融4全球制造中心的危机与产业升级之路5产业升级中的中国式风险管理6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7供应链金融发展趋势与需求结束语*案例1:iPod的全球价值链分解(续)*若iPod的零售价是299美元,苹果公司大概创造80美元的附加产值,其他美国公司(微处理器供应商)创造7美元,商店有75美元的附加值,日本公司26美元,韩国公司1美元,而中国大陆公司的附加值仅在螺丝钉和电线等通用件里面,几乎忽略不计。
从全球价值链看全球供应链 中科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