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梅花鹿的咬毛症
咬毛是梅花鹿常见的病症,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冬春两季较为普遍,妊娠母鹿和育成鹿群尤其严重。咬毛不仅能破坏鹿的被毛和皮肤,影响鹿群的完美和观赏性,而且危害鹿群健康,甚至造成鹿只死亡。咬毛症发生与否和发病轻重,标志鹿场的饲养管理水平和鹿群的健康状况。因此,讨论本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对促进我国鹿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根据多年来养鹿经验,结合部分养鹿同行的观点,谈谈梅花鹿咬毛症,谨供养鹿同行们参考。
1营养缺乏咬毛
由于饲料喂量不足,饲料品种单一、品质低劣,常年缺乏青绿饲料,饲料毒变、酸败、污染,饲料加工调制方法不当,日粮配制不合理等原因,致使鹿的饲
料或日粮缺乏某种或某些营养成分,如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特别是食盐、磷、钙、Vc、VE缺乏或比例失调,则引发鹿的咬毛症。
患本病的鹿群表现为:营养不良,被毛蓬乱焦脆、无光泽、易脱落;同时,往往伴发吃鹿粪、喝污水、啃食鹿毛等嗜异症。由于营养不良,则造成公鹿产茸量下降,母鹿繁殖率降低,育成鹿发育缓慢,给养鹿生产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
预防营养性咬毛的办法,首先应把好饲料质量关,尽力做到饲料品种多样化,粗饲料应多给豆科牧草,精饲料要保证蛋白质的数量,矿物补充饲料,应注意磷、钙含量和比例,氟的含量不得超标(%).在尽力做到饲料品种多样化的同时,应特别注重饲料品质,要力求饲料新鲜,绝对不喂发霉、酸败、,要改进饲料调制方法,通过合理的调制,不仅可提高饲料的可食性、适口性和采食量,而且可避免或减少营养成分的破坏或流失。近年来,有些鹿场把粗饲料打成草粉,经短时间发酵软化,或者制成粗精混合颗粒料饲喂效果好。大豆或生压的豆粕应经高温处理方可饲喂,大豆也可磨成豆浆煮熟拌料饲喂;维生素饲料或添加剂要避开高温,喂前加入日粮中,不能长时间混在热料中。合理配制日粮是技术性较高的工作,也是预防营养性咬毛的根本措施。科学的配制日粮,应根据饲料的营养成分含量和鹿群不同生产时期的营养需要,使日粮中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几大营养要素的总量和比例达到预定的指标。
总之,通过提高饲料的品质,改善饲料调制方法,合理配制日粮,精心饲养等综合措施是完全可以预防营养性咬毛症的发生。
2管理不善咬毛
鹿舍运动面积不足,鹿只密度过大,彼此容易接触;食槽短窄,采食拥挤;重新组合鹿群,鹿有欺生排外本能;环境变化,外界刺激等因素均可诱发鹿只咬毛行为,此种行为往往具有感染性。预防办法就是针对管理上的问题,相应加以解决。
3恶癖鹿咬毛
鹿群中往往出现个别的恶癖鹿,咬其他鹿身上的毛,咬下后或丢掉或吃下去,这种鹿数量虽很少,甚至一群中
浅谈梅花鹿的咬毛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