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七年级上册古诗赏析.docx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1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一、《观沧海》1、展开联想和想象,试描绘“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展现的画面。本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山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生意盎然之感;随着一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形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为展现作者的博大胸襟作铺垫。2、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该句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二、《次北固山下》1、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出的画面。      春潮涌,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水面似乎与岸平了;和煦的春风,鼓动着白帆,行进在风平浪静的江面上。2、你认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哪几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阔”和“悬”字用得好。“阔”字表现出“潮平”。春潮涌,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水面似乎与岸平了,视野也因之开阔;“悬”字是高高直直挂着的样子。风顺风和,帆儿高悬。“阔”和“悬”字传神地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了人们的好评,请你选择一个角度谈谈对这句诗的理解。    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透露了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生”、“入”用拟人的手法,更有情趣。4、诗中用”客路“、”行舟“、”归雁“等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表达了诗人身在江南旅途,而神驰洛阳故里,思家归乡的急切心情。三、《钱塘湖春行》1、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起,到白沙堤终。以“ 春”   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最后两句中的“ 最爱”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2、诗中最能表现早春特点的景物有 早莺、新燕、浅草、春水。3、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莺是春的歌手,它们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它们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一片生机勃勃之势。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4、本诗颔联用“争”和“啄”字好在哪里?        通过对早莺、新燕的动态描写,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四、《天净沙秋思》1、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这首小令的情景。      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缠绕着枯藤的老树上,鸭雀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这时,一个人牵着一匹瘦马独自缓缓行进在古道上。看来,这是个异乡人,他将投宿何方呢?他望了一眼即将西沉的夕阳,不禁叹道:“断肠人在天涯。”2、《天净沙秋思》中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在涯3、词曲中的“断肠人”此时因何而“断肠”?   这是一个羁旅在外、长期飘泊他乡的游子看到了眼前那悲凉、孤寂、冷清、毫无生气的秋景,又想到自己长年飘泊在外,于是就引起了极度的秋思(乡思或情思)。4、《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试简要分析其表现手法上的突出特点。(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风瘦马”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2)这篇抒情作品,仅用28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飘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因为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主人公置于特定的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小桥流水人家:以乐景写悲情,更突出其悲。七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一: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1:“万籁此俱寂”与“但闻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答案:不矛盾。万物之音全部消寂,而反有禅院的钟馨之音,袅袅不绝,似乎永恒地吟唱,反衬出寂静的禅院更为空寂,肃穆的世界更为庄严,使一刹那成为了永恒,这是以声衬静的写法。(2: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_____________的环境,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的手法答案:深幽寂静 以动写静  3:对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  ,旭日初升,光照树林。  、四两句用“曲”“幽”“深”等字目表现禅房花木扶疏、幽深

七年级上册古诗赏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一花一叶
  • 文件大小30 KB
  • 时间2019-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