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择校热原因及措施.docx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择校热原因及措施.docx外国语学院 英语1001班王卉2010110071浅议“择校热”成因及对策上世纪90年代初期,择校热潮在中国社会兴起。 。近些年来“择校热”已经从一线城市蔓延至二三线城市,并且呈从未有过之热度。每年四五月开始,为了让孩子上一所好学校家长们可谓是绞尽脑汁、各显其能。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初中,“择校热”几乎覆盖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阶段的全过程。如此,不但容易滋生腐败,还变相加重了广大家长的负担。城市义务教育阶段严重的“择校热”,已成为公众反映最为强烈的教育问题之一,也是教育改革必须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形成择校热的原因可大致分为三类 :1、社会文化等背景性原因,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实行的独生子女政策, 传统文化考试至上、分数至上的影响,老百姓望子成龙、追求高学历的心态,学历社会的制度安排、激烈的高考竞争和就业压力等等,是造成全社会性的应试教育、择校热的重要原因。2、义务教育资源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供不应求,被视为形成“择校热”的根本原因。3、制度性原因。变相的重点学校制度、择校收费制度、改制学校制度、小升初录取制度,中考制度等,是破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破坏教育公平、扰乱正常教育秩序的主要原因。以北京市为例,,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六所高校附中是最热的学校,也是家长趋之若鹜的学校。”因为这些学校都在海淀。这就导致了这样一种“怪现状”,北京市适龄儿童的家长都想方设法把自己孩子弄到海淀区来就读。不久前,有关部门曾做过统计,市内七个城区的学龄儿童总数都在流失,只有海淀区在增加,“而且人数非常多”。大家扎堆争夺有限的高质量教育资源,必然引发了种种问题。“择校热”的背后凸显了中国教育一个根本性问题——义务教育阶段优质学校的供求不平衡,处于一个供小于求的状况,优质资源短缺,并且配制不均衡。并且以示范学校、改制学校、名牌学校、星级学校等名义,变相的重点学校依然大行其道。在90年代以来教育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呈不断拉大之势。少数重点学校与多数普通学校、薄弱学校并存的客观现实,造成学生家长不得不择校的“倒逼机制”。如何解决择校问题?我认为,当前既要从现实条件出发,在解决择校的几个关键问题上取得实效,又要着眼长远,从制度设计入手,坚持改革创新,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和对教育公平的追求。、坚决取消变相的重点学校制度。重点高中(示范性高中)与初中彻底脱钩。首先取消对重点高中举办或变相举办的初中在招生、教师编制、奖励、评价等各方面的特殊政策,与其他学校一视同仁,实行免费、免试就近入学。建立教师流动机制。首先实行学区内、城区内的教师流动,骨干教师资源由学区共享。通过教师流动,对本区已经形成垄断地位的初中名校进行拆分。2、取消择校费制度。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必须依法治教,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限期整改,直至完全取消义务教育阶段“以钱择校”、“以权择校”的择校收费制度。同时,取消“共建生”制度。3、改革“小升初”和中考制度。要坚决制止少数重点学校与培训市场里应外合,从中牟取暴利的行为;禁止初中用“考证”的方法招生。同时加快改革中考制度。一是将重点高中招生名额按一定比例下放至初中,使得学生在各个初中上学都有机会进入重点高中,从而有效地减缓“小升初”的择校竞争。二是实现高中自主招生(分配名额以外部分),教育行政机构只负责监督与控制

择校热原因及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459972402
  • 文件大小26 KB
  • 时间2019-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