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三针》张显臣•《杂病辨治》
目录
Ø 治疗颈肩腰腿痛30年不传之针灸绝技 2
一、手三针、足三针的来历 2
二、手三针、足三针各是哪几个穴位 2
间谷穴 3
中渚 3
后溪 3
足临泣 3
内庭 4
太冲 4
1、取穴少 5
2、进针快。 6
3、手法快。 6
4、得气快 6
5、收效快 6
6、针刺时间短 6
(一)颈椎病 7
(二)肩痛 8
(四)肘痛 9
(五)手指麻木 9
(六)腰疼腿痛 10
(七)尾骨痛 11
(八)腰椎骨质增生症 11
(九)骶骼关节、髋关节疼痛 12
(十)手颤抖 12
(十一)肋胁痛 13
(十二)大腿内侧疼痛拘急 13
(十三)足底发热疼胀症 13
(十四)三叉神经痛 14
(十五)顽固性头痛头昏 14
八、关于手三针、足三针疗效机理的探讨 15
编辑整理:伤寒论坛国医工作室海天 2008-6-2
治疗颈肩腰腿痛30年不传之针灸绝技
张显臣•《杂病辨治》
介绍:目前掌握这种疗法的人已经把它作为自己的不传之秘了吧?否则为什么张先生在二十年前讲过很多次课后,我们后学者竟闻所未闻,网上也找不到呢?多亏我的同学买过他的《杂病论治》,看后对其“手足三针”理论深入研究、临床运用发现果然神妙,向我介绍并提供给了我这部分资料。我第一时间整理出来,给大家共同学习、使用,愿各位将其发扬光大。
笔者研究、运用手三针、足三针治疗颈肩腰腿和三叉神经痛等疑难痛症近30年,其收效之神速,效果之确切,可谓是:入针即效,拨针即愈。从众多的颈肩腰腿痛、三叉神经痛、顽固性头痛、牙痛等症的治疗观察中,大多能1~2分钟之内收到显效或治愈。
笔者应有关单位邀请,曾多次举办全国性和地方性的学习班,听课者达200余人次,遍布20多个省市。但以前所办的学习班,其内容大多是骨质增生症的治疗方法。在讲解其治疗方法时,只是粗略讲一下手三针、足三针的施针方法,没能从手三针、足三针的作用机理去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学员听了之后只会知道怎么样去用手三针、足三针治疗颈肩腰腿痛,对其来历和作用机理不太了解。因此笔者感到有必要对手三针、足三针在治疗颈肩腰腿痛、三叉神经痛、顽固性头痛、肋间神经痛等疑难痛症方面的作用机理作进一步的探讨,以求得到同行的指正和惠助,并希望让手三针、足三针的运用得到普及与提高。
一、手三针、足三针的来历
手三针、足三针,是笔者近30年的针灸临床工作中,根据其对颈肩腰腿痛等痛症的确切疗效而提出命名的。
二、手三针、足三针各是哪几个穴位
手三针是:后溪、中渚、间谷(笔者发现的一个新穴)。
足三针是:太冲、内庭、足临泣。
手三针各穴的适应症简述于下:
间谷穴:这是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的一个新穴,位于手阳明大肠经之三间与合谷两穴连线之中点。它的适应症是,凡三间、合谷两穴的适应症均是其适应症。尤其对颈肩肘臂指部的疼痛麻木,疗效甚为突出。现将《针灸聚英》关于三间、合谷两穴的主治范围摘引如下:三间:主治喉痹,咽中如梗,下齿龋痛,嗜卧,胸腹满,肠鸣洞泄,寒热症,唇口干,气喘,目眦急痛,吐舌,戾颈,喜惊,多唾,急食不通,伤寒气热,身寒结水等17种病症。合谷:主治伤寒大渴,脉浮在表,发热恶寒,头痛脊强无汗,寒热症,鼻衄不止,热病汗不出,目视不明,生血翳,头痛,下齿龋,耳聋,喉痹,面肿,唇吻不收,喑不能言,口噤不开,偏风,风疹痂疥,偏正头痛,腰脊内引痛,小片单乳蛾等22种病症。
间谷穴之所以能治上述两穴之病症,是因为其穴在两穴连线之中点,其敏感度较另外两穴高得多。用指甲或其他小棒如火柴杆、圆珠笔头去按压该点,即会感酸胀,用同样的方法去按压合谷其酸胀度就会感到差一些,三间就更差了。敏感度高的穴,得气快,疗效速,似乎无需争议的。
中渚:位于手少阳三焦经的循行线上,在手背第四、五掌指关节间后方凹陷处。其主治,《针灸聚英》谓:“热病汗不出、目眩头痛,耳聋,目生翳膜,久疟,咽肿,肘臂痛,五指不得伸屈”等,《医宗金鉴》谓:“四肢麻木,战振,蜷挛无力,肘臂连肩红肿疼痛,手背痈毒。”
后溪:位于手太阳小肠经的循行线上,第五掌骨小头后方尺侧,手小指外侧本节后陷中。其主治,《针灸聚英》谓:“疟寒热,目赤生翳,鼻衄,耳聋,胸满,头项强不得回顾,癫疾,臂肘拘急,痴疥。”《医宗金鉴》谓:“手足拘挛,手足颤摇不能握,中风卒然昏仆,不能言语,癫痫不省人事,瘈疭抽掣,头痛及暴发火眼, 热泪常流,行痹,腿膝腰背历节周身疼痛,项强,伤寒感冒,汗不出,不能解,牙齿腮龈及咽喉肿疼,手足麻痹,破伤受风,寝汗。”
以上三个穴位均在手掌背侧部,且系手三阳经的循行线上,分取之可治各自的主症,合而用之更有协同作用。或三穴同用,或两穴同用,或与足三针之一两穴同用, 对于颈、肩、臂、肘、手指,及背、
张显成治疗颈肩腰腿痛30年不传之针灸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