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沿江地区(汉阳大道至二环线)城市设计.doc《汉阳沿江地区(汉阳大道至二环线)城市设计》征集文件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2010年8月01前言长江、汉水交汇于市中心,造就了武汉三镇鼎立的格局。两江四岸滨水区是凸显城市特色、体现城市魅力的重要展示区,我局于2008年开展编制了中观层面《武汉两江四岸滨水区城市设计》,对武汉市主城内滨水地区进行了整体策划和设计。根据武汉市“十二五”规划、武汉近期建设规划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为进一步凸显各滨水区段特色,提升区域活力,同时为完善武汉市城市规划编制体系,深化城市设计专项编制工作,我局拟于今年开始,开展主城区滨水区局部城市设计编制工作,先期范围包括汉阳沿江地区(汉阳大道至二环线)。,北起长江一桥,南至二环线以北规划道路,东达滨江大道,向西根据具体用地情况延伸1-3个街坊,全线约4200米,用地面积约380公顷(规划范围详见附图)。规划编制需与东面武昌沿江地区的城市设计协调统一,二环线节点区域规划需与二环线汉阳段城市设计衔接统一。、整合区域自然、社会、文化资源优势,完善区域城市功能,提升区域活力。2、展现滨水区域生态性和景观性特点,优化城市空间形态。3、服务规划管理,作为规划编制和项目管理的指导依据。、《武汉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2、武汉市主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导则(报审稿)3、武汉市城市设计导则成果编制规定(试行)4、武汉市都市发展区整体城市设计5、武汉两江四岸滨水区城市设计6、武汉市主城区建筑高度分区规划指引7、武汉市主城区空间特色分区及城市特色意图区控制指引8、武汉市城市建筑规划管理技术规定(143号令)9、道路及市政专项规划、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城中村综合改造规划等相关专项规划10、水务部门相关规定。11、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等。、现状研究对研究范围内的自然资源、地质地貌、土地利用、建筑群体、道路交通、公共空间等要素的进行调查研究,征求公众和相关单位意见,总结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影响因素,并作出评价。2、城市设计总体策划解读上位规划、整合相关规划,结合现状问题,明确功能定位及发展目标;借鉴国内外优秀案例经验,结合区域优势,明确滨水地区城市设计的发展策略和规划原则,提出主要研究内容、层次以及相关指标体系。3、规划控制发展定位:研究区段功能多样化及复合利用,提出生产、生活、景观休闲等空间的发展定位,确定功能区段的划分。空间结构:深入分析区段功能定位、景观要素特征等要素,提出区域空间景观结构构想。交通组织:通过对区段的交通现状以及规划分析,提出人行、车行的交通组织形式、道路空间断面等方面的设计内容。开放空间系统及绿化系统:整合区域的自然资源、开放空间和特质景观等,提出开放空间及绿化系统的设计构想。建筑景观:对建筑群体组合形态、体量、界面、色彩、风格、高度及天际线进行分析,结合规划构思提出意向设计。用地开发建设强度:结合区段用地功能、主导用地性质、空间景观形态等要求,对地块强度指标提出建议及相关实施策略。公共环境要素:根据区段特色,对环境设施、公共标识设施及广告招牌等进行设计。4、局部节点意向设计与控制对重要路段及重要节点进行意向设计,并对建筑风格、建筑高度、建筑面宽、建筑形式、建筑体量以及裙房的设计进行规划示意,并适当采取三维动画、模型等手段表达设计意图。5、实施策略建立多种形式的保障手段,运用灵活的诱导和转移机制,有效地实施城市设计中控制性和引导性要求。6、城市设计控制导则以图则、表格和条文的形式,简明扼要地表达城市设计的核心内容,对城市设计的各项要素提出控制要求和实施策略。03成果要求规划成果应包括城市设计研究报告和城市设计导则两部分。其中城市设计研究报告包括城市设计说明书、城市设计图示和其他附件,城市设计说明书主要表达城市设计意图,包括分析现状、论证设计意图、解释设计导则等;图示主要表达各规划设计要素的空间示意,比例为1:500-1:2000,附件为基础资料、公众意见、相关会议纪要等。规划成果应符合《武汉市规划编制成果提交管理规定(试行)》要求。城市设计导则编制应符合《武汉市城市设计导则成果编制规定(试行)》要求。。报名截止后,主办方经过初选后通知入围的应征机构深化工作方案,主办方组织专家对工作方案进行评选,选定1家机构为中选机构,承担规划编制工作。、本次城市设计项目采取公开征集的方式进行,应征机构须为合法注册的法人实体或由合法注册的法人实体组成的项目联合体,承担过相关类型规划设计业务,具有良好的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交通规划等综合专业设计经验。
汉阳沿江地区(汉阳大道至二环线)城市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