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李益游侠诗中的侠义精神探析-社会科学论文李益游侠诗中的侠义精神探析 刘亮亮(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2)摘要:李益是中唐享有盛名的边塞诗人,研究李益诗歌的学者大多把目光聚集在李益的边塞诗上,而对李益的其他诗歌则关注较少。在李益留存下来的诗歌中,保存有十多首游侠诗,由于李益享寿很高,身经唐代由盛转衰的过程,通过研究他的这十几首游侠诗,我们可以品味李益游侠诗歌的特点,感受中唐游侠诗与初盛唐的差别,从而认识唐代侠义精神在时代剧变下的变化。关键词 :唐代;李益;游侠诗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7-0133-02李益生于玄宗天宝七载戊子(748),“君虞长始八岁,燕戎乱华”,①“太和(827—835)初,以礼部侍郎致仕,卒”,②享年80余,是有唐一代诗人中的长寿者之一。李益跨玄、肃、代、德、顺、宪、穆、敬、文九帝,见证了唐王朝由极盛到衰弱甚至败落的全过程。李益诗歌种类丰富,有边塞、怀古、纪行、游侠、咏物、山水、交友等,其中边塞诗数量最多,写的最好,“每作一篇,为教坊乐人以赂求取,唱为供奉歌词”。边塞诗之外,就当推游侠诗了。一、李益游侠诗考证游侠诗即描绘描绘游侠形象或歌咏任侠意识的诗。游侠诗和边塞诗有交叉,如自建安以来就有描写游侠从军边塞的,但两者区别在于表现对象的不同。胡大俊说:“举凡从军出塞,保土卫边,民族交往,塞上风情,或抒报现实之事件,上至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下及朋友之情,夫妇之爱,生离之痛,死别之悲,只要与边塞生活相关的统统都可以归入边塞诗之列。”③由此观之,凡与游侠或侠义精神相关的,都可以归入游侠诗。按照这个定义来考证,李益的游侠诗有15首,即《从军有苦乐行(时从司空鱼公北征)》、《杂曲》、《来从窦车骑行(自朔方行作)》、《将赴朔方早发汉武泉》、《城傍少年》、《轻薄篇》、《汉宫少年行》、《送韩将军还边》、《赴邠宁留别》、《紫骝马》、《再赴渭北使府留别》、《边思》、《送常曾侍御史西蕃寄题西川》、《春行》和《夜发军中》。二、李益游侠诗中“侠”的形象(一)深明大义,立功边塞这类形象在《从军有苦乐行》、《来从都车骑行》《将赴朔方早发汉武泉》、《送韩将军还边》、《赴邠宁留别》、《再赴渭北使府留别》、《夜发军中》这几首诗歌中均有体现,作为现实生活的记录和反映,往往在叙事中穿插游侠形象来寄托豪兴意识和建功扬名思想。这几首诗歌中的游侠形象:(1)有痴心报国的“白马羽林儿”,在《送韩将军还边》中写道:“白马羽林儿,扬鞭薄暮时。独将轻骑出,暗与伏兵期。雨雪移军远,旌旗上垅迟。圣心戎寄重,未许让恩私。”④(2)有“身承汉飞将”的“关西将家子”,《赴邠宁留别》:“身承汉飞将,束发即言兵。侠少何相问,从来事不平。黄云断朔吹,白雪拥沙城。幸应边书募,横戈会取名。”《边思》:“腰悬锦带佩吴钩,走马曾防玉塞秋。更笑关西将家子,只将诗思入凉州。”(3)有“非结少年场”的“五都少”,《从军有苦乐行》中写道:“劳者且莫歌,我欲送君觞。……讵驰游侠窟,非结少年场。……侠气五都少,矜功六郡良。”此类游侠诗的侠客大都少年习武,或“束发即言兵”,或“出身事弓马”,或“结发逐鸣鼙”。武艺高
李益游侠诗中侠义精神探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