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制度篇
第五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演化
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
产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产业革命的发生及其主要标志
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从工场手工业发展到大机器生产的一次飞跃。产业革命以蒸汽机等新技术的发明创造和机器的广泛使用为主要标志。
从1733年机械师凯伊发明飞梭,到詹姆士·瓦特研制成改良的蒸汽机,使纺织工业发生技术革命,随后促使冶金、采矿、机械制造、交通运输等一系列工业部门采用新技术,大量使用机器和蒸汽动力(图片1 蒸汽机车)。到了19世纪上半期,大约经过一百余年,英国率先完成了产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接着,法国和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也先后完成了产业革命。
最早的蒸汽机车
产业革命的作用
产业革命表现为以蒸汽动力使用为核心的一系列工业技术创造和机器的广泛使用,对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最终确立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首先,促进了当时社会生产的迅速发展
“珍妮机”(图片2 珍尼纺纱机)发明前一年,英国加工的棉花不过380万镑,到1789年就达到了3240万磅。1740年,,1800年就增至25万吨。1700年,英国的煤产量为260万吨,1795年达到1000万生产力迅速发展的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寻求商品市场,强占原料产地,到处建立殖民地, 造成当地的贫困,使亚、非、拉、美国家从属于西方。殖民地为宗主国提供原料和市场,英国则成了“世界的工厂”。在中世纪曾默默无闻的西方崛起了。针对产业革命所创造的生产力,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评价道:“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的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与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个世纪能够料想到有这样的生产力潜伏在社会劳动里呢?”(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56页,人民出版社)。
珍尼机
其次,产业革命引起社会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这种变化的最重要的后果是:工厂制度使工人变成局部机器的一部分,使工人必须依赖于整个工厂和资本家;同时,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和中间阶段,使居民中的差别主要分为两个阶级——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其他阶级几乎都被吞并或消灭了。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
随着产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最终确立起来。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第五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演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