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资本的国际运动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地位
主讲:赵公弼
教学目的和导论
本章考察的中心内容是资本的国际化理论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地位。资本的国际运动是为追求更高的利润,资本的价值增殖活动跨越国界,通过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在国际范围内运动来实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历史进步性和历史局限性,它没有改变其消亡的历史规律。
本章重点
本章难点
1、资本的国际化
2、经济全球化
3、区域经济一体化
4、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变化的规律
第一节资本的国际化
资本的国际化包括商品资本的国际化、货币资本的国际化和生产资本的国际化。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资本的国际化主要表现为商品资本的国际化,借贷资本和生产资本跨越国界还处于萌芽状态。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借贷资本和产业资本输出开始发展,战后更是在生产资本国际化的带动下,商品资本和借贷资本的国际化迅速发展,达到真正的世界规模。
一、商品资本的国际化
商品资本的国际运动主要借助于国际贸易形式进行。一般意义上的商品国际流动早在16世纪就已经出现了,但作为资本意义上的商品国际流动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后出现的,并且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不断得到发展。在资本原始积累的历史上,出现了奴隶贸易、鸦片贸易和殖民地贸易等特殊的对外贸易。
二战后,随着世界上多数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际分工的深化,国际贸易迅速增长,使当代商品资本的国际化呈现出如下新特点。第一,国际贸易中的商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高科技产品和服务产品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不断扩大。第二,不同国家部门内贸易迅速发展。第三,国际贸易手段日益现代化。第四,贸易自由化不断发展。
国际分工和比较优势是产生国际贸易的基础,自然条件和历史的、社会的经济的因素共同决定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现实中,国际贸易中存在着不等价交换,而市场并非充分竞争的市场,贸易保护长期存在,贸易摩擦与争端经常发生。
世界贸易组织是在国际贸易中发挥协调作用的竞争的贸易以及解决贸易争端都起到重要作用。但由于发达国家掌握着贸易规则的制定权,真正意义上的贸易公平与自由远没有实现。从历史上看,贸易保护是资本主义建立自己工业体系的有力手段,一旦他们已经发展到可以面对世界市场上的一切竞争时,往往转向而且希望别国转向自由贸易。
二、货币资本的国际化
所谓货币资本国际化,是指货币资本作为世界货币发挥的职能和它作为借贷资本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运动。
资本的国际运动和世界市场发展要求价值有独立统一的表现,导致了世界货币的形成。世界货币在世界范围的经济活动中承担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以及储藏手段的职能。汇率是不同国家货币之间交换的数量比率,汇率制度主要有两种: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
以借贷资本输出的货币资本,流动的方式大致分为两种类型——国际信贷和证券投资。具体而言,前者又可分为短期信贷和中长期信贷,后者则可分为政府债券、公司债券和公司股票。
货币资本的国际化,尤其是国际借贷资本的发展,对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首先,借贷资本的国际流动为生产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的国际性经营活动提供了融资和投资的渠道,从而提高了资本的配置效率。其次,国际资本市场具有信息导向功能,为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干预经济活动提供了信息依据,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开放经济的平稳运行。再次,大量创新金融工具的出现,为资本家的投机活动提供了适宜的条件,而国际虚拟资本运动的膨胀成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隐患。最后,对发展中国家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货币资本的国际流动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吸引外来资金,选择外向型经济。另一方面,国际短期资本在发展中国家的肆意出入,又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动荡的导火索。
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与演变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都对协调和引导货币资本的国际运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执行自己的职能时往往成为发达国家实现金融霸权的工具。
三、生产资本的国际化
生产资本的国际化是指资本在国外直接进行生产性投资,把生产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活动由国内扩大到国际范围。这不仅意味着资源配置的国际化,而且是资本与雇佣劳动关系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并形成固定的国际分工模式。国际直接投资采取的基本形式是:股份制合资企业、合同制合资企业、独资企业等
跨国公司是生产资本国际化的重要载体。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在统一的决策体系下从事国际生产经营活动的现代企业。
跨国公司在二战后得到迅速发展,其原因主要包括:生产集中和垄断的进一步发展;发达国家间国际竞争的加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
跨国公司推动了资本国际化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对资本主义经济产生
第八章 资本的国际运动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地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