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北京实习心得.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2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北京实习心得篇一:北京认识实习报告工业设计认识《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16年4月24日-4月28日实习地点:故宫,中国博物馆,798,国展,鸟巢水立方外 1实习目的与意义通过对故宫,鸟巢,水立方,798艺术区,北京车展等,对自己的专业有个更为详尽而深刻的了解,增强专业知识的感性面及认识面,对所学的专业有个新的认识,巩固和扩大所学理论知识。争强我们学习本专业的兴趣。通过参观,提高我们的观察能力和欣赏水平。开阔自己的眼界、提高自己的标准,知道自己正出于什么位置、找出自己现在欠缺什么对以后有一个更明确的方向,以及对今后所从事的工作而奠定基础。 2实习过程与内容刚从北京火车站出来就感觉到北京这座城市的大气。乘车到我们入住的地方--大栅栏,一路上宽阔的马路,体质庞大的建筑物,川流不息的人群,古色古香的街道和胡同。真的很庆幸我们能在胡同里和天安门广场、大栅栏商业街靠的很近,充分感受到老北京厚重的文化积淀。年4月24日,故宫我们早上8点左右就到达累了天安门广场,广场上的人还不是很多,以前在电视和书籍上对天安门广场已经有很多的了解,现在亲自站在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心里还是有些激动的,广场周围的建筑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穿过天安门就是故宫,参观完故宫有很大的收获,体会到了故宫建筑的雄伟壮观。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同时达到左右均衡和形体变化的艺术效果。中国建筑的屋顶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在故宫建筑中,不同形式的屋顶就有10种以上。以3大殿为例,屋顶各不相同。故宫建筑屋顶满铺各色琉璃瓦件。主要殿座以黄色为主。绿色用于皇子居住区的建筑。其它蓝、紫、黑、翠以及孔雀绿、宝石蓝等五色缤纷的琉璃,多用在花园或琉\\璃壁上。太和殿屋顶当中正脊的两端各有琉璃吻兽,稳重有力地吞住大脊。吻兽造型优美,是构件又是装饰物。一部分瓦件塑造出龙凤、狮子、海马等立体动物形象,象征吉祥和威严,这些构件在建筑上起了装饰作用。故宫前部宫殿,当时建筑造型要求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象征封建政权至高无上,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四角上各有十只吉祥瑞兽,生动形象,栩栩如生。故宫的设计者认为这样以显示皇帝的威严,震慑天下。后部内廷却要求庭院深邃,建筑紧凑,因此东西六宫都自成一体,各有宫门宫墙,相对排列,秩序井然,再配以宫灯联对,绣榻几床,都是体现适应豪华生活需要的布置。内廷之后是宫后苑。后苑里有岁寒不雕的苍松翠柏,有秀石迭砌的玲珑假山,楼、阁、亭、榭掩映其间,幽美而恬静。故宫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游览故宫,让人感受当年皇家的气派,也让人沉思历史的沉重,人类文明的文化,其实质就是劳动人民的血与汗所铸就。年4月25日,中国国家博物馆首先感受的还是它的“宏伟”:它依旧是带着沉稳的浅黄颜色,伫立在阳光灿烂的蓝天下,给人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也领教了中国国家博物馆“正面像”带给人的那种难言的震撼力:12根立柱威严耸立;前面是高度近两层楼的台阶,其长度更是要走将近一分钟的距离!闪着金色光芒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几个题字镶嵌在高高的立柱右侧……它的外形设计就足以令人惊叹,场馆内各-个展厅的设计也极具特色,展厅中的展示以品字形的、有一字形的,但主要是呈一字形的。展厅的光是以顶光、侧光为主,颜色以黄色为主,但个别会用蓝色,给你以一种神秘感。心里却被一种莫名的自豪感带动的有些微微颤抖:这座建筑不正是我们当代中国的象征吗? 刚那种莫名的自豪感,却旋即被眼前开阔、明亮的广阔厅堂给迷住了:那是一个和建筑外观几乎一样高、一样长的大厅,百米左右宽,乳白色的基调,间或有浅咖啡色的墙壁装饰,整体感觉非常明亮、优雅,却又让人意外的感觉到安静——这在一个人多又大而封闭的建筑内部是不容易做到的。环顾四周,我看清了各个展览的导引图,移步向前,我并没怎么留意左边买纪念品的柜台,就左转去寻觅“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和“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展馆。大多数展馆都在三层。巨大、宽敞的台阶直通建筑的高处,上行和下行两条扶梯把台阶分隔开。沿扶梯上去右转进入一条敞开式走廊,然后是一个被走廊分成两半的展厅——比较大,而且初看之下,只能感受到黑暗中散发着点点亮黄色的光芒——那是这个展厅左侧的佛造像在灯光下的视觉效果!踩着厚厚的地毯,流连于魏晋、隋唐,及至宋代、清代的造像之间,那残留在石造像上的华丽色彩、巨大然而缺损或者裂隙的“背光”,以及每一尊佛像的迷人神态,都让我深深为之感叹。造像馆对面是青铜馆。隔着昏暗的走廊,一方巨大、颜色深邃的商代青铜鼎正对着一尊两米高的宋代菩萨造像!也

北京实习心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653072647
  • 文件大小33 KB
  • 时间2019-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