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结,它身上所显示的情致与智慧正是中华古老文明中的一个侧面,每一个发展时期它都有不同的风格,都会涌现出不同形态不同寓意的结,本文通过结的起源、发展、兴盛、鼎盛、复兴这五个具有代表性时期着手,从它的色彩、形式对中国结所特有的艺术风格,以及在现代设计中运用中国结元素进行了研究。中国结艺术在现代设计中应用实际上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视觉设计中的一个分支,它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设计中寻求合适的生存空间起到了一定的启示作用,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传承也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中国结传统元素吉祥文化现代设计中国结概述中国结是中国特有的民间手工编结装饰品,始于上古先民的结绳记事。据《易·系辞》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目契。”东汉郑玄在《周易注》中道:“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因此备受人们的尊重。它作为一种装饰艺术始于唐宋时期。到了明清时期,人们开始给结命名,为它赋予了丰富的内涵。中国结的历史发展捆系之结据考古者证明早在两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出现了用于穿连的最原始的绳和结,但那时的绳和结只是自然界中可直接获得的草、藤、麻、棕、竹、葛、枝条等一类的绳状物。通过拧、扭的方法将其搓成绳,用于串系、捆扎物体,形成最原始的绳结。除此之外,人们还将绳结用来束服保暖,用绳将经过打磨的带孔石头、贝壳、兽骨等连起来作为装饰物。到了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掌握了比较成熟的编织技术。,智慧的祖先们开创了绳结的另一大使用功能——记事功能。中载很多,《易·系辞》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目契。”东汉郑玄在《周易注》中道:“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可见在远古的华夏土地,“结”被先民们赋予了“契”和“约”的法律表意功能,同时还有记载历史事件的作用,斗转星移,数千年弹指一挥间,人类的记事方式已经历了绳结与甲骨、笔与纸、铅与火、光与电的洗礼。小小彩绳早已不是人们记事的工具,但不得不说的是,它不仅是文字、绘画的前身,更是人类文明的起源。神灵之结中国结中还有一类被认为是通神灵的法物,可达到驱邪避灾、镇凶纳吉、却阴护阳等功效,如“吉祥结”、“盘长结”等,这类“结”作为凝聚着神秘宗教观念的护身符,在民间得以广泛的应用,并形成一定的传承机制。且“绳”与“神”谐音,这大概也是之所以绳“结”文化生生不息的缘故之一吧。服饰之结从先民用绳结盘曲成“S”形饰于腰间始,历经了周的“绶带”,南北朝的“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到盛唐的“披帛结绶”、宋的“玉环绶”直至明清旗袍上的“盘扣”及传世的荷包、香囊、玉佩、扇坠、发簪等无不显示了“结”在中国传统服饰中被应用的历时之久、包罗之广。、左右对称、正反相同、首尾可以互相衔接的完整造型。一根数尺见长的彩绳通过绾、结、穿、缠、绕、编、抽等多种工艺技巧,严格地按照一定的章法循环有致、连绵不断地编制而成。如今巧手的人们看中它这种东方文化的巧妙神韵,把它重新定义为项链、手镯、耳坠、头饰、发夹等等诸如此类的服饰配件,发挥其作为典雅饰品的独立价值。结之兴盛唐代时期经济繁荣,生活安定,中国结在这一时期显现出明显的兴起之势,迎来了它发展过程中的兴盛时期。这一时期的结饰种类繁多,颜色各异,丁字结、连环结、十字结等已广泛出现在普通百姓家中,并被赋予
陈娜——中国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