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学习本章的目的与要求:
掌握国际分工理论、相互需求理论以及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运用现代分析方法对有关理论作出分析。(8课时)
第一节 重商主义
第二节绝对利益理论
第三节比较利益理论
第四节新古典比较利益理论
第五节相互需求理论
第六节要素禀赋理论
第一节 重商主义
一、历史背景
二、主要理论观点
三、发展阶段
四、重商主义贸易学说的评价
重商主义(mercantilism)
是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学说和政策主张,产生于15世纪,全盛于16-17世纪,衰落于1世纪下半叶。
一、历史背景
15世纪的西欧正处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自然经济日益衰落,商品货币关系迅速发展;
与此相对应,社会财富的重心由土地转向金银货币,整个社会形成了对黄金的渴望;
但是西欧普遍不盛产黄金,金银货币主要是从流通中获取,尤其是从对外贸易中获得;
亚当·斯密称当时的经济思想是“商业的或重商的体系”,因而得名“重商主义”。
二、主要理论观点
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主要由商人、官员、牧师和哲学家等提出和倡导,观点和政策主张虽各异,但对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却有共同点。
(一)金银货币是一国真正的财富
(二)对外贸易是财富的真正源泉
(三)坚持多卖少买的原则和国家干预
三、发展阶段(见表3-1)
(一)早期重商主义
(二)晚期重商主义
表3-1
早期
晚期
时期
15-16世纪中叶
16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末
又名
货币差额论或重金主义
贸易差额论或重工主义
政策主张
①在多卖少买中主张少买
②限制金银货币输出
①在多卖少买中主张多卖
②反对限制,允许适量货币输出,“诱鸟”论
代表人物
海尔斯、斯坦福德
托马斯·孟
第三章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